写给2月4日世界抗癌日:医患共同参与,成就生命奇迹

写给2月4日世界抗癌日:医患共同参与,成就生命奇迹

  “共同参与”

  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指定的世界癌症日,2012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

  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介绍,恶性肿瘤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的《1995—2010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报告》显示,北京市肿瘤发病率最近10年来直线上升;而在欧美国家,癌症发病率趋势很平缓,而死亡率还呈下降趋势。这与他们注重癌症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有直接关系。我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这时患者很痛苦,治疗起来花费多,预后却并不理想。怎样让老百姓了解防癌抗癌知识,了解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

  之所以欧美国家癌症发病率很平缓,死亡率还呈下降趋势,这与他们注重癌症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加强对社会的科普宣传,向公众普及癌症的防治科普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逐步扭转我国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为主的状况。

  “成就奇迹”

  专家预计,到2030年,癌症患者的人数将增加1倍,其中大部分新增患者可能来自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全球人口数量和平均年龄的增加只是造成癌症患者数量增加的部分原因。因此,癌症预防工作更加紧迫和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减少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生。享受良好的健康生活是社会发展到文明阶段人们所期盼的。希望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癌症,建设和保护健康的环境,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癌症,成就生命奇迹。

  癌症是可控的慢性疾病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李萍萍教授介绍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在了解癌症形成过程,以及哪些内在和外在因素能改变癌症风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2006年WHO已正式将癌症明确为可控慢性疾病。国际抗癌联盟(UICC)已发布报告:“若可戒烟,节食、限制饮酒,有规律锻炼和接种针对致癌感染的疫苗,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这意味着每年将减少300—400万例癌症发生。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仅有一小部分癌症是遗传性的,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可以改变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吸烟和通过其他途径使用烟草,感染、辐射、工业化学物和污染,以及食物、营养、身体活动等许多方面。它意味着健康的环境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食物和饮料、身体活动以及体成分的模式都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人们的食物更加丰富,膳食的能量密度越来越大,所含的淀粉类食物越来越少;而油脂、糖和添加剂的含量则越来越多,膳食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酒精类饮料。与此同时,身体活动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日益变成久坐不动型,体重和肥胖率也在增加,这些变化与世界癌症模式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如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和激素相关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较高,这与进食红肉,身体肥胖度和大量饮用含酒精饮料等有一定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则是呼吸道、消化道癌症(包括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等)发病率较高,这与吸烟,饮酒,黄曲霉素,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而肺癌仍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最常见癌症。

  快乐的康复会员

  春节前,北京癌症康复会开展“康复之星”的评选活动,已经95岁高龄的王老先生亲自口述让女儿代笔写下了1200字的心得。从他乐观的状态,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身患直肠癌、腮腺癌、皮癌,癌龄已经长达23年的高龄患者。

  在北京癌症康复会,还可以看到一大群像陈春森老人一样快乐生活的会员们,他们坚强努力,笑对人生。他们一路走来,经历恐惧、平和、快乐,他们不是单纯地活着,而是快乐地活着,精彩地活着。他们有的六、七十岁还在学电脑、学绘画;有的人背起摄像机,走出家门拍摄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拿起数码相机随时准备抓拍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有更多人去唱歌、跳舞,或者找新病友“话疗”,向他们介绍抗癌经验,鼓励他们战胜自我。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让快乐充满每一天。让亲人放心,让友人高兴,让新病友看到希望,看到前途,看到生命的曙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刘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