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一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

北大医院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一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

  新闻背景: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肌瘤通常向静脉血管内生长,或由静脉血管壁本身的平滑肌组织增生突向管腔形成肿瘤,其组织病理学为良性病变,但具有侵犯静脉等不良生物学行为,沿静脉回流方向通过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延伸至下腔静脉内,常累及右心或肺动脉。累及心脏或肺的称为心脏内平滑肌瘤病( 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ICL)。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ICL大约200例左右。

  今年8月份,北大医院妇产科张岩副教授门诊就来了这么一位特殊的患者,膨大的腹部显示有盆腔巨大肿物并且伴有胸闷,初步考虑为巨大的平滑肌瘤病。张岩紧急联系超声心动室,检查见下腔静脉内实性占位,延伸至右心室,并有轻度肺动脉高压表现。于是,妇产科请心脏外科李西慧副主任医师查看病人后,将患者收入了心外科病房。入院后,在医学影像科、介入血管外科、核医学科、检验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该患者各项化验检查得以迅速完善。

  医务处组织协调各科专家参加了全院会诊:普通外科杨尹默教授、妇产科廖秦平教授、张岩副教授、赫英东主治医师、心脏外科肖锋主任医师、李岩主任医师、王进副教授、李西慧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多次热烈的讨论,从病生理到发病机制,从治疗原则到护理细节,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注意事项,专家们一一斟酌治疗方案:患者肿瘤范围非常广泛,累及盆腔、腹腔、心脏和肺部,手术风险极高,需要分段、逐次进行;肿物来源于盆腔,可由妇产科及普通外科先进行盆腹腔肿物的切除,再由心脏外科进行心脏及血管内肿物的切除。然而,这也会引发一项问题:心脏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肝素化,盆腹腔手术创面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这对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但如果先进行心脏及血管内肿物的切除,则可能由于盆腹腔内肿物的存在,无法将血管内肿物切除干净,增加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经过讨论,按第一种方案执行,先进行盆腔及腹腔肿物的切除,术中严格止血,以保证患者的肿物能够得到彻底的切除。

  经过周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于8月21日在中心手术室进行。麻醉科刘小颖主任医师麻醉,妇产科廖秦平教授主刀,赫英东主治医师密切配合,在普通外科杨尹默教授的协助下行盆腔巨大肿物切除术。妇产科副主任尹玲主任医师也赶往中心手术室关注手术情况,术中所见让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盆腔内的肿物十分巨大,并已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已经无法分辨明显的宫旁结构;膀胱与子宫之间的间隙由于肿物的压迫已经无法分开;双侧卵巢的供应血管由于肿物的占据,直径达正常管腔的3倍……

  手术室内,各位教授聚精会神的手术;手术室外,心血管内科二线随时待命,血库配血就绪,家属在默默祈祷……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整切除了盆腔内直径达24cm的巨大肿瘤。心脏外科接台继续手术,李西慧副主任医师、王进副教授、董士勇住院医师有条不紊地开胸建立体外循环,肖锋教授在手术台边镇静从容地指挥。在杨尹默教授的帮助下,术者开腹暴露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待体外循环降温至28度,全身血流量降至一半时切开了心脏和下腔静脉,“上下会师”的手术操作完整地切除了心内肿物及下腔静脉肿物,随后又完整切除了双侧髂静脉内的肿瘤。

  经过了9个小时漫长又紧张的手术,肿物成功切除!术后患者被送入心脏外科监护室,头24个小时过去了,一切良好!患者从心脏外科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她终于安全度过了危险期,患者得救了!妇产科、心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所有为她默默祝福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3个月过去了,近日随访患者表示恢复良好,目前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迹象。患者的治疗过程虽然危急,却有条不紊,在兄弟科室的携手努力下,北大医院又一次挽回了患者的生命,再一次回报了患者的托付和信任!多学科高效配合、齐心协作历来是北大医院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惯例,是医院“厚德尚道”院训精神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治水平高的强大实力,患者的健康是北大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愿,我们将继续为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前进!

(北大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