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韬:回到精神的起点

徐韬:回到精神的起点

  ——从北医出发到回北医服务

        从北医出发

  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不仅有显著的时代标签,也有一代人特有的经历和体会。那一年,带着憧憬和向往,和所有兴奋不已的大学生一样,我跨入了北医校门,就读于口腔系。我们满怀壮志豪情,充满求知欲望,整个北医到处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热情。读书、学习成为校园生活的重心。北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众多博学、谦和的教授,不仅引导我们在医学之路上扎实刻苦前行,也在塑造着一代学子的人格品质,熏陶、培养着我们的医学人文关怀,精医济世和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我人生成长阶段最重要的精神起点。

         大学生活紧张,却也美好充实,让我受益匪浅。由于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优秀,我曾经连续3次被评为院级三好学生,在1982年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马旭院长亲自授予勋章,这是我学习生涯中无上的光荣,在日后的工作中一直鼓舞着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毕业留校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信任,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才有机会被优先选为留校。我听从组织安排,留校工作两年,学习了许多专业以外的知识。1984年,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跨越,申请到美国自费留学的机会。之所以称之为“跨越”,不仅仅是地域的间隔,更是对那个年代主流方式的一种挑战。如今比比皆是的自费出国留学,在那个年代却需要很大勇气,作为北医口腔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自费出国留学生,我承担很大压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但这种经历对人的成长来说也是一次历练。

     第一个十年

         赴美后,我选择学习了口腔基础知识。一年之后,因表现优异,而被破例免除交纳后续的学费,那时美国专科学院留学生是很难获得这一待遇。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院长许诺并兑现了免去日后“所有到该牙医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学费”的诺言。

         在波士顿大学,我先后取得了口腔生物学博士和牙医学博士学位,在读期间被国际牙科研究学会授予唾液研究学科“终身会员”荣誉称号。出色的成绩最终又一次赢得了波士顿大学留校的资格。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1990年我被聘为助理教授,1992年又获得美国牙科研究学会为奖励在牙科研究领域发表的年度最佳学术文章而设立的William J.Gies奖,我是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大陆学者。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先后作为负责人和合作者承担多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专利。拥有美国东北和中部30多个州牙科执业资格考试。弹指一挥间,我已是到美国的第十个年头,正可谓十年磨一剑,循着北医精神前进,终于在美国闯出一番天地。北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北医老师们的培养和鼓励,在我前进过程中给予我坚实的力量。

          又一个十年

          正当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都顺风顺水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我开始面临新的人生抉择。

     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的一位熟人找我,请我帮忙推荐一位有牙医执照又有科研经验的人,当我找了一圈都没发现合适的人选时,觉得不好交差就开玩笑地说:要不我去吧。不料对方积极响应,立刻肯定说“你一定是超标准的”。两天后,我正在门诊看病人时,接到了电话通知去面试。又过两天,接到正式录用通知。就这样,我的人生再次出现跨越。

     一切来得太快。尽管我自认为是个勇于接受改变和挑战的人,但面对眼前的现实,还是难以选择。我向学院院长说明情况,他建议我用50%的时间在学校,另外50%的时间用于公司。尽管这是个不错的建议,但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思考再三,我决定放弃学校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公司工作之中。院长对我这一决定的理解、支持以及对我被高露洁公司录用所表现出的自豪,让我心里释然了许多。递交一份客气的辞职信,并退回所获得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剩余科研经费后,我从大学跨越到了企业。

      没有想到我会在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一干就是13年。在这个全球有着4万员工的公司,一切从头开始,经过四次晋升,做到了资深技术总监,成为从大陆来的华人中职位最高者。期间,在公司建立了全球的第一个应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与传统临床检测方法相结合的临床研究基地,以作用机制解释临床疗效,将口腔临床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更新和发明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方法和器械,获得多项专利。一路走来能有如此收获,说实话,其实就是凭良心,带着北医精神,在工作中勤奋、严谨、求实,并不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好。离任时,大老板感慨道“希望以后来的人都能像‘韬’一样好。”

        回归北医

        2009年,我回国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一职,这对我来说是人生中第三次跨越,但这一次却是一种温暖的回归。

        北医是培养我的摇篮,北大口腔有传统、有品牌,也有历史的辉煌。要引领这所国内顶尖的口腔医学院始终保持领头羊的地位,我深知责任重大。到任后,我逐个听取中层干部的汇报,通过与科主任和部分职工们的深入沟通,我感到了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正如有一片肥沃的土地,秋收完成准备扩大再生产。但想要取得稳产高产,必须具备优良的种子。而良种的培育需要3~5年才能完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5~10年的人才发展规划。其中,第一个5年是:“理顺机制,完善制度,培养人才,建立团队”。

    提升医学院的软实力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人才是基础、完善制度是保障,而学科发展则是提升医学院软实力的根本。于是,坚持稳定中发展的方针,一步一个脚印,携手北大口腔扎扎实实地前行。

   中层干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医学院发展密切相关。2010年,正值中层干部换届,本着用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医学院顺利完成这一工作。“扶上马,送一程”,为了让中层干部们尽早出色承担各项工作,医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培训。“不要觉得自己拿的是权力,实际上担负的是一份责任。”这句话不仅是我对对自己的鞭策,同时也是中层干部的勉励。

   人才培养应该是现在进行时,不是过去完成时。培养造就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是医学院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此,医学院一方面重点扶持有能力、品性好、勇于奉献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另一方面还探索建立多项人才政策,支持医学院发展。在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不仅遴选青年科研人才进行梯队培养,还建立院内博士后培养方案并启动“导师制”培养制度、设立“种子基金”等,为青年医师的科研起步提供全方位支持。制定了人才培养基金和学科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在政策上保障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陆续有百余名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出国出境研修、学习。不仅培养医生,还大力培养护士、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原因很简单,口腔医疗的特点是大门诊小病房,优秀的护士会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诊疗工作;管理是一门科学,优秀管理人员对于医学院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很多人才已经回国学以致用,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我院开展实质性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洋为中用”的一大收获,切实为北大口腔的发展服务。院里选派优秀研究生出国留学,对于万一这些学生留学回来后如果不留校则“白培养”了的担忧,我认为只要是为中国培养人才就值得,不一定仅仅只是为北大口腔培养人才。

    为了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医学院总体水平,2011年初开始进行“大学科建设”——即以总院各专业科室为核心,带动分支机构相关学科的发展,保证各分支机构与总院保持相同的水平。从“大学科”概念的提出到当年7月正式出台《大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今天的北大口腔,“大学科”理念已深入人心,已退休的前辈专家们也表示“大学科”对医学院不断发展壮大,保持竞争力、谋求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发展与医学院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过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年代了,而应进入到了动车组时代。医学院就好比一列动车组,每个学科都是医学院前进的动车车厢。如果每一个科的动力合加起来,当然整体上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速。我希望通过大学科建设,带动医学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向更高的目标冲击,当我们的每一个科都能成为世界第一科,那北大口腔自然就是世界第一了。

        在美国拼搏25年,我从一个有可能受到种族歧视的外国人,发展为被同行认可和尊重的“上流社会老外”,这期间,我始终与祖国母校同在,从未减少这份牵挂。从大兴安岭大火、SARS、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到儿时所就读的中学基础建设、北医发展项目、北京大学基础建设、中华口腔医学会基础建设等等,每一个大事件都牵动我的心,捐款捐物、往返中美,一颗拳拳赤子心一直与北医在一起。一批批访美的同学、同事和同胞带来了我对北医美好记忆,作为1995年北医海外校友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积极组织校友支持祖国和母校的发展是我始终如一的责任。然而,当作为海外高层人才引进北医的消息传出,关切的、叫好的、遗憾的、担忧的,甚至包括各种不理解和别有用心的言论接踵而来,期间体会难以言表 ……。说起我为什么回来,原因其实很简单,报效祖国的“母校情结”。在决定回来与否时,女儿那句“您从来就没有觉得您是真正属于美国这块土地。因为您的根不在这里。”一语道破我的内心。是的,我回来就是想做点事,尽自己身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出一份力量,多么简单的道理。北医是个家,发展和建设我们的家还需要理由吗?

        三年多过去了,北大口腔在稳定中发展,从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学科发展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从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到积极发挥“口腔国家队”的公益性,从提高国内的领军地位到加强国际影响力。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获得2009年北京市“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百家2010改革创新医院;2010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口腔科第一名;2011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学会建设与发展杰出贡献奖”;北京市教育工会2011年度“工会工作成果奖”;2011年,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落户北大口腔,成为国内口腔界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成为国家唯一口腔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年较2009年医院接诊人次增幅超过20%,造福了更多患者。衷心感谢北医给我报效祖国、再次同北医一同成长的机会。衷心感谢北医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衷心感谢关心和希望北大口腔发展的医护教职员工同我一道确保北大口腔在稳定中发展。我也很欣慰能为北医的口腔医学进步做贡献,也坚信北大口腔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百年北医,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述说着一个世纪的灿烂辉煌,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万千人才,为无数百姓解除了病痛。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建设一流医学院校的脚步从未停歇,创建世界一流医学院校的理想也从未动摇!作为北医人,我为北医的辉煌感到自豪!

(口腔医院院长  徐韬)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