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建立60周年暨王海燕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建立60周年暨王海燕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建立60周年暨王海燕学术思想研讨会6月23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以及来自肾脏病学专业领域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总医院刘志红院士,解放军301医院陈香美院士,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肾脏内科前辈林善锬教授及数百位全国各地同行参加会议。大会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主持。

研讨会现场

  会上首先播放了两段视频资料: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肾脏病学专家对王海燕教授荣获首届“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驱者奖”、2013年度国际肾脏病学会的“Roscoe R. Robinson奖”的评价及王海燕教授获奖感言。

  陈竺在致辞中说,王海燕教授荣获“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驱者奖”和国际肾脏病学会的“Roscoe R. Robinson奖”,为我国肾脏病学界、中国医学界和国家赢得了荣誉,王海燕教授几十年来以行动生动阐释了大医精诚的从医理念、甘为人梯的带教思想和严谨求真的治学品格,诠释了一名优秀医学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医德和学养,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无愧于“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的称号!

  他充分肯定了北大医院肾脏内科作为我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博士点六十年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在王海燕教授的带领下培养出了一支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学术水平始终与国际肾脏病学的发展保持同步,在某些领域甚至开始发挥引领作用。  

 
陈竺致辞

  陈竺动情地回顾了王海燕教授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亲临抗震救灾一线、在指导伤员救治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指出,王海燕教授和其他专家当时在深入地震灾区进行仔细调查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四集中”原则,即:将伤员集中于一些中心、集中医疗资源、集中专家资源和进行集中救治,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时候的一个基本原则。

  陈竺希望北大医院肾内科的同志们既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更要着眼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既要关注实验室和病床间的转化医学研究,更要注重学术成果向适宜技术乃至造福亿万人的卫生政策的转化。唯有如此,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学科发展才能具有绵绵不绝的生机和活力,医学研究的论文也才能真正书写于人民健康事业之上。

  最后,他还就如何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给予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尊严和荣誉做了阐释。

  朱善璐在致辞中对王海燕教授荣获两项重要国际奖项表示热烈祝贺,感谢她为北京大学赢得了荣誉,并希望北大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她这样的专家学者和像北大肾脏病研究所这样的创新团队,取得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北京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的力量。  

 
朱善璐致辞

  朱善璐认为,王海燕教授及其团队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其医学研究与医疗服务的丰硕成果上,更体现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追求中。面对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文化追求、人格魅力不仅对于大学、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要,对于整个社会和世界也越来越重要。研讨王海燕教授的学术思想,需要深入探讨蕴含于她辉煌的学术成就之中的思想灵魂和文化内核,因为这些才是最核心、最本质、最应当追求的东西,也最能体现北大的优良传统。而今后35年,北京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并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不仅要大大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取得更多像王海燕教授所作出的那样一流的学术成果,同时还要培养更多拥有王海燕教授那样的学养、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师生。

  朱善璐说,王海燕教授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她所热爱的医学研究、医疗服务及科研团队建设上,用在其所追求的事业上,不慕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眼界、境界、胸怀、作风,其人格操守、事业追求,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崇敬。他希望王海燕教授的精神能够在北大医院、医学部和北京大学发扬光大,全校师生员工应以王海燕教授为榜样,潜心事业,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攻坚克难,为早日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志红致辞

  刘志红院士代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致辞中回顾了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指出正是由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肾脏病专业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学科。他对王海燕教授作为一代杰出的临床医学科学家所作出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王海燕教授不仅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大师情怀,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打造了一支学风严谨、特色鲜明、成绩卓越的优秀团队,而且深深影响了一代肾脏病学子;在专业领域,她则对中华肾脏病学会的发展、中国肾脏病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推动中国肾脏病研究走向国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柯杨致辞

  柯杨代表医学部致辞,她说,所有在北医发展好的学科都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有大师,有领头人,有像王海燕教授这样的领头人;二是有很好的团队,兵强马壮;三是医教研并重,要全面兼顾;四是脚踏实地的坚持,这种坚持也可能就是坐几十年冷板凳。在北医不少“硬气”的学科都是这样发展壮大的,而肾脏病学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典范意义的成功学科,所以它被世界认可,被学生追捧,被学校赞誉,被同行羡慕。这当中,王海燕老师作出了非常关键的贡献。她继承了王叔咸大师的衣钵,对事业追求、钻研,对年轻人培养、锻炼、呵护、带路,她是北医人、北大人的榜样。

  柯杨说:“教育是大学工作的核心的核心,而教育是需要母性胸怀的。王海燕老师被誉为‘中国肾脏病学之母’很精彩、很贴切。王老师堪称伟大的母亲,不仅是对她自己的子女,更是对她的学生们,不仅是对广大的病患,更是对她的团队。在我心里,王老师虽然是翱翔在海面的一只“海燕”,但是她对她的团队有的时候像一个鸡妈妈,时时呵护所有的小鸡,有的时候又像一个鹰妈妈锤炼着所有的小鹰,在适当的时候就把他们推向悬崖,会飞的因此得以高飞。是鹰都会飞,所以在她的团队里,有不少我们熟悉的成功的年轻人。在我们北医,在北大医院,我们还有很多这样具备伟大母性的老师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北医人的本色。”  

 
韩启德致辞

  韩启德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王海燕教授和她的团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他说,北大医院肾病学科建立六十年,为学科发展做出了示范。王海燕教授在肾病学科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孜孜以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公认,在中国医学界和教育界树立了一个典范。

  韩启德分析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广为存在的浮躁现象后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作为科研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心沉下来,增加自己的定力,才能把工作做好,把学术做好,才能作出真正的成绩,这是王海燕教授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而这种定力来源于价值观,来源于一种精神,来源于对学术和科学的理解。

  他指出,北大之所以辉煌,是一百多年以来先辈们用宁坐十年冷板凳、把学术视为自己生命的精神铸就的;北医之所以成为北医,是靠一代代北医人厚道为学、为人,踏踏实实、严谨、求实、创新传承的。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判断好与坏、对与错。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我们学术的价值观、科学的价值观,做好手头每一件事情,同时需要北大、北医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土壤,即良好的文化。好的文化氛围使得所在环境就像一个孵化器,像一个发酵罐,任何人才在里面都能够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其他营养的条件下成长、成才。什么是高度?就是别人看不到的我们看到了,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能做到,靠什么?那就是沉下去、再沉下去,潜心学术,而不是浮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

  最后,韩启德引用北大卢新宁校友在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中国现在是有问题,但不等于中国没有希望。你有良知,中国就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没有脊梁。你找对了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你我的选择决定中国的未来,就是中国的希望。无论中国怎样,请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并将他亲手书写的这段文字作为礼物赠送给王海燕教授。他说:“我知道您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大球、一个小球,大球是全人类(地球),小球是肾小球,两个球互动。我们每个中国人做好自己,我们的国家就会美好。”  

 
韩启德和刘玉村一同为王海燕颁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聘书

  会上,韩启德和刘玉村一同为王海燕教授颁发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聘书。  

 
王海燕教授发言

  年过七旬的王海燕教授用一句话表达了她的谢意:“永远跟大家一起奋斗,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上午的仪式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肾脏病学专家针对王海燕教授学术思想展开了研讨交流。

                                                                                                            (傅冬红、傅锦秀、史楠/文 徐健、宋志才/摄 )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