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传汉给现代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冯传汉给现代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著名骨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人民医院骨科冯传汉教授用其一生描绘了中国现代骨科的发展轨迹,对于现代医学教育,冯老认为:要以德育为先,理论与实践并行,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外语是青年医生必会的技能,医学教育改革应从基础做起……

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

  记   者:您从医70多年,您觉得做一名好医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冯传汉:医学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培养一支有良好医德、医风、医术的医生队伍是艰巨的任务,医学教育要以德育为先。

  祖国医学称颂良医有仁心仁术,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极端负责、极端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早已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然而社会在发展,在商品经济无情竞争、利润至上的思潮冲击,和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出现淡化偏离上述教导的现象是众所周知的。还有重“病”轻“人”,重技术轻理论知识等思想,都给教书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新课题。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在国外考察青年医生的教育。澳大利亚医学会对青年医生的品德素质的要求有6项:负责、热情并列前二位,其他分别是勤奋、团结、坚定、能动。负责指的是对病人、对上级医师和对社会负责。

  德育不仅要面向医学生,还要面向教师,因为教师不仅授业,还要立德树人,有严(良)师才能出高徒,一定要更多关注。医德医风不能只靠上人文课树立,应成为医学院校的校风校训,教学医院的院风院训。临床医生、教师的言传身教,长时间的熏陶,才能形成这种人文精神、传统,无声的号令。

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是医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两点

  记   者:您一直呼吁医学教育要重视人文精神,现在我们还有那些不足?

  冯传汉: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人文精神(素质)和科学精神(素质)。医学是一门综合科学,除了它自身发展外,还基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医学已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生服务对象是人,除了一些疾病与心态有联系外,病人得了危重难治病症都会产生多样的心态。医生学习掌握心理学,才能善于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发现病人是否心态失衡愿意处于病态之中以获得重视和同情。对医生本身来说学习心理学有助于“认识自我”和“解剖自己”,以人为本走出见病不见人的误区。现在大多医校校训限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内涵,缺乏人文精神的导向,折射了对医学教育的目标和理念认识、理解的深度还不够。

  这里指出的是培养高质量的医生要有一定的人文学科的教育,特别是心理学、哲学(辩证法)和社会学、历史等。北京大学给医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创造良好条件,这是综合大学医学部的优越之处。

  记   者:那科学精神又是什么概念呢?

  冯传汉:医学是一门科学,要在科学精神和原则的指导下工作和求精。搞科学,尤其是医学这门特殊的科学最忌讳模棱两可,一定要正直坦诚,实事求是,务求确切。要从临床、从病人实际病情中学自己亲眼所见的知识,这是身为医者必须遵守的学术准则。

  科学精神主要包含:求实客观,系统详尽,准确精确。临床上,每项工作都要贯彻科学精神,看病要求认真询问病史,系统详细的体检,精确的化验。已故知名的王叔咸教授曾说过,专家与普通医生的区别,除了理论和经验更丰富些之外,关键就是坚持以客观、求实、系统与准确的科学精神观察与分析。

  我在协和医学院学医,医院有良好的传统,严格要求认真负责,以科学精神指导工作。病史不详细,检查不系统是不能接受的。例如,疝气病人常规要求询问久咳、二便困难史,体检中必须包括前列腺和肛诊。一个疝气病人准备作修补手术,就是在常规肛诊中发现一直肠小肿物,活检证实是癌,病人幸运地得到癌的早诊早治,保存了生命。作者还确切知道一个脓血便病人,医生按痢疾治,从未作肛诊,病人后因直肠癌穿入腹腔而死亡。外地某院一位专家,持续高热,大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转院。系统的病史采取和检查,发现吞咽时右颈部疼痛,甲状腺右叶有一结节,进一步检验证实为桥本甲状腺炎。停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而愈。又一位病人持续弛张热入院二周,各项检查包括胸片均为阴性,治疗无效。经钟惠澜院长会诊,详细检查之后,询问眼底是否查过,回答是没有。他熟练地用眼底镜一看,发现有粟粒状病变而确定为粟粒性肺结核,经抗痨治疗而愈。一个坐骨神经痛病人理疗针灸三个月不愈,脱衣系统检查,发现臂沟之上有个大肿物压迫,手术切除而缓解。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无一不说明临床工作必须认真,坚持求实、系统、准确的科学精神,否则就达不到“精”,求不到“精”。

医学教育要理论与实践并行,不能只当“开刀匠”,更不能“画饼充饥”

  记   者:您一直强调医学教育要重视实践,在现在时代背景下您觉得如何体现呢?

  冯传汉: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历来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当今学科高速发展,医学生一辈子都是学生,而德智二育都要与时俱进。它的主要内涵是:用于探索,客观求实——追求实际实践,系统性及详尽性,准确性及精神性。近年,大项目的攻关还要求有团队精神。我回顾我就读燕京大学医预科和协和医学院时,教学中就贯穿这种精神:授课与实验课时之比不少于1:3;每学科期终考试,实验(实际)考试与笔试并重。定量化学测定是双份的,不得超出标准差许可的范围。内科教学强调全身检查的系统性,从实际中学习。

  我曾因听课未去看所管病人死后的尸检,受到主任教授的严厉批评,教育我要重视从实际学。我校已故知名教授王叔咸曾讲过,专家与普通医生的区别,除了理论与经验更丰富之外,关键在于以客观、求实与系统准确的科学精神观察与分析。Waksman就是以系统详尽探索的精神,从两千多种霉菌筛选出链霉素来。

  不仅如此,青年医生要掌握影像及病理学知识,结合临床、影像、化验检查(病理)进行综合分析,应有3-6个月的影像及病理学的培训,达到能独立解读影像片或切片,克服单凭有关的报告作诊断的倾向。

  外语是青年医生必会技能

  记   者:您读中学时就有英语教学授课为您打下了良好地英语基础,甚至您还编写过《基础英语概要——英语读写指南》帮助青年人学英语,对于学习外语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冯传汉:汲取国外医学科技,外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现在我们的青年医生学外语有一些普遍的的弱点。我建议学语言必须模仿、重复,不反复朗读、背、说,靠理解推论是学不会的。读、背、说才能建立条件反射,迅速反应,直接说出写出。不要先用中文编词句,迂回表达。第二是先有语,才有法,重学法而不重学语是通病,有如懂很多球规,打不了球,尤其是用中文讲外语语法。第三是要持之以恒,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工作之余有十分钟就学十分钟,不要等待“脱产”才学习。第四是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不要片面追求词汇、书文的数量。要学多少就会多少。第五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是为确切掌握语文的表达方法和写作形式,泛读主要为获得内容、信息和材料。第六是要大胆说用,目的是交流。读国外文献,要写外文摘要。紧密围绕临床实际学习,一定要会用外文写病历摘要和报告。

  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应从基础做起

  记   者:您认为我国医学教育在理念上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

  冯传汉: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指出,专精必须辅以大眼光、大思维,否则就可能陷入“专家的峡谷”,有深度而无广度。这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位病人吃海鲜过敏,出了皮疹,内科医生给服抗过敏药无效,转去血液科,经化验后认为无血液病。又转至皮肤科,也未确诊,认为可能是脉管炎或其他血管病。病人最后又去看中医,三副中药治愈。也有病人说过,他看了好几科,每科医生都说不是他本科的病,可是他真有病而无人诊治。这些是我国现代医学的不足之处,缺乏中医学所倡导的整体观念,也提示结合我国国情,医学教育应以培训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必要性。

  对我国医学教育我的建议是医学教育也要做详细的调研。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多民族,生活风俗习惯各异,疾病谱也有差别,要区分如东西南北中地区调研医疗卫生保健情况、疾病种类和人口密度,要培养什么样的、有所侧重的全科医生,每年需要培养多少数量。要根据不同省市情况需要培养。在高等医校教育方面,同样要作多个先进国家和我国大陆港台有关情况的调查,包括毕业后教育、进修教育。尤其是要调研我国医校毕业毕业十年以上学生的工作情况,这是重要项目,它是教育的果实,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高等医校必面对并回答这一问题,即培养了多少医学生,在他们的岗位上表现如何。100年前,美国医学教育相当混乱,Abraham Flexner 1908年在Carngie基金的支持下逐一考察调研155所美、加医学院校,写出长达360余页的报告,推动了美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如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每年二月份最后一期,全部内容是关于当年专业医生人力需求的类别与估计的数量,为培训与就业提供参考。我国高等医校也有医学教育研究机构,但很少见有深入系统调研的报告,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差距还很大。医学教育改革一定不能浮躁,这涉及国家医学发展的未来和众多医学生的未来。

(人民医院 汪铁铮)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