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夏季养生漫谈
【健康讲堂】:夏季养生漫谈
夏季是指从立夏至立秋这三个月时间,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呈现出万物华实的特点。
夏季暑气当令,暑多挟湿,易形成湿热毒火,因此在养生方面宜从四方面进行调理。
一、 起居有常,顺应天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夏季昼长夜短,人应“夜卧早起”,即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做一些舒缓适宜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瑜伽等等,使体内的阳气能向外宣泄。避免不规律的生活,避免长时间在外奔走暴晒,否则易感受暑热之邪。夏天湿气重,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干燥;汗出或淋雨及时换衣。夏天天气炎热,不能图一时痛快露宿户外或直接睡地板,或过度使用空调。
二、 夏季要养心,保持心境的平和舒畅。
夏天酷暑难当,易心火旺盛致心情烦躁、失眠易怒。所以要首先使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如古人所说“静养毋躁”。可有意做一些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娱乐,适当避暑修养,这样有利于保持心情愉快,使情绪能充分宣泄,达到养心防病的目的。
三、 饮食上做适当的调理。
1、食宜清淡
夏季高温多雨,湿气重,容易困脾。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热困脾会影响脾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胃的受纳能力,出现食欲不振。另外天热人们易心情烦躁,睡眠欠佳也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食欲下降。因此我们夏季总的饮食原则:食宜清淡。适当多吃一些清热除湿、健脾开胃的食物如绿豆、薏米、苦瓜、丝瓜、扁豆、番茄…。也可以自制一些食疗粥,如:山楂薏米粥、绿豆银耳冰粥、荷叶粥、扁豆粥等等。
2、食苦能去火
现代人与古人相比,往往营养过剩、温热有余,体质偏于阳盛,又逢夏季,易感受暑热致病致人体内火旺盛。可多吃一些苦味、凉性食物,民间就有“天热食苦,胜似进补”的说法。多吃些苦味食物可起到清热解暑、提神醒脑、健脾开胃、排毒去火的作用。常见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菊、芥蓝、莴笋、柚子、芦荟、莲子、荞麦、莜麦、绿茶等。
3、夏季宜清补
夏季由于其季节特点,易产生湿热毒火,因此不宜大补、温补,而适宜清补。服用些具有补益滋阴清热作用的食物,如:鸭肉、鹅肉、鲫鱼、兔肉、瘦猪肉、海带、豆腐等,经过合理烹调,做汤或做粥如:皮蛋瘦肉粥、老鸭苦瓜汤、海带汤等,不仅能增进食欲、加强营养,还可消暑健身。
4、饮食有节
一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分贪食生冷油腻;二是饮食要有节律,三餐定时,不要空腹或进食时间过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三是食要清洁,多吃新鲜卫生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食物,如:大蒜、葱、洋葱等
四、 养护阳气
中国最早的中医书籍《黄帝内经》就提出四季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和自然界一样,春夏生机勃勃,要维持这样的生机,就要靠人体的阳气,夏天养生重在保护阳气。夏季气候炎热,人们愿意多吃冷饮、凉茶,多吹空调来解暑,但注意贪凉一定要有节制。夏季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过食生冷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汗出得较多,毛孔开泄,如汗出后受风或空调过凉都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长夏的湿热也最易伤及脾阳,变生疾病,所以要注意养护阳气。
总之,夏季是长养季节,把夏季饮食起居调整好,才能使人体阴阳平衡,阳气充盛,秋冬才能更好地收藏,使人们四季平安。
夏季养生歌:
夏季炎炎宜安静,轻松快乐好心情。
出门要防烈日晒,适当活动提精神。
睡眠起居莫贪凉,虚邪贼风伤人身。
夏季吃苦能去火,饮食清淡少荤腥。
保护肠胃养阳气,科学养生一身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丰胜利)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