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12小时内微创救治2例濒危主动脉夹层患者
北大人民医院12小时内微创救治2例濒危主动脉夹层患者
2013年11月1日凌晨4点,一辆来自河北的急救车驰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车上的患者石先生1天前突然腹部剧烈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夹层破口位于左颈总动脉附近,破口较大,肠系膜动脉闭塞,腹腔干动脉、肾动脉明显缺血。患者肠缺血时间已超过20小时,肾功能逐渐恶化。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患者家属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联系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学民副主任医师。接到患者转院请求,张大夫及其团队立即赶到医院,发现患者病情十分危重,胃肠道缺血时间超过极限,肾脏缺血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时间就是生命,在人民医院的协调下,血管外科与麻醉科、重症医学科通力协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大夫们成功封堵了夹层破口,保证了左侧颈动脉供血,通过植入肠系膜动脉支架,保证了肠系膜上动脉供血。这一例技术难度极高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最短时间内顺利恢复了患者各脏器供血。
患者顺利返回SICU后,已是凌晨6点。医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科室,短暂休息后准备开始第二天的手术。但大家完全没有想到在抢救石先生的过程中,北京的周先生正在家中忍受剧烈的胸痛。
59岁的周先生患高血压已经有5年了,平常也没当回事。11月1日凌晨,周先生突然胸背部出现撕裂样疼痛,在外院检查发现为主动脉夹层,而且已经破裂,胸腔积血明显,病情危重,于是紧急转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会诊后,认为患者是主动脉逆行A型夹层,破裂出血,如果不能在最快的时间手术封堵主动脉破口,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张学民大夫及其团队紧急联系手术室及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为患者开展手术。张大夫通过多年积累的手术经验,迅速切开股动脉建立入路血管,通过造影明确破口位置后,放置一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破口。整个手术仅历时20多分钟!
手术之后的监护也是抢救生命的重要环节。河北的石先生术后由于肠道毒素吸收导致肾功能衰竭,再灌注导致血便,肠壁水肿导致肠功能障碍。在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多科室的协作下,他顺利闯过了多器官衰竭、胃肠功能障碍和感染等难关,各项化验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目前已痊愈出院。北京的周先生术后因胸腔积血导致呼吸功能不全,胸外科及时赶到,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技术使被压迫的左肺重新复张,恢复功能。患者症状得到迅速改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2周后痊愈出院。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常见、最复杂、最危险的主动脉疾患之一,如果未能及时诊断治疗,病死率极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夹层破裂出血及重要脏器的血供不足。这两例患者中,一例发生肠缺血、肾缺血,一例发生夹层破裂,两者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其中,河北的石先生是迄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救治的夹层合并完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时间最长的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张小明主任的带领下,对于通过腔内技术救治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对于开放手术,腔内技术对于治疗这类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此类手术的成功实施,除了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外,还需要医院各个科室通力合作,争取手术时间,并为术后恢复提供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综合性教学医院,在急诊手术的合理协调、强大的多学科背景方面,为手术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短短的12小时内连续手术抢救两例濒危主动脉夹层病例,充分考验了医院的应急能力,也标志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腔内及时救治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人民医院 孙占国)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