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推广北大人民医院共同体经验

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推广北大人民医院共同体经验


  近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21期以《北大人民医院打造新型医疗便民体系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为题,刊发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下为简报全文:

北大人民医院打造新型医疗便民体系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编者按:2007年以来,为探索建立更好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的支撑,借鉴国际通行的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IDS)模式,建立起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中心、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形成新的“X+Y”(X代表三甲医院,Y代表基层医疗机构)整合型健康服务链。

  一、概况

   共同体自建立6年多来,现有成员单位311家,其中医疗机构26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9家;北京128家,外地183家。服务范围覆盖北京市的西城、海淀、昌平、大兴和顺义5个城区,以及山西、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青海、新疆等省(区、市),并跨出国门服务到老挝。共同体各医疗机构不改变医院隶属关系、不改变产权关系和人员身份,通过搭建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遵守共同认定的服务合作协议,发挥各自功能和作用。通过创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有效配置,使广大居民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主要做法

  建立跨区域、跨平台、跨系统的信息交互体系,解决医院间分散的患者信息和医疗资源信息管理服务的矛盾,实现服务调用和数据交换功能。

  一是建立远程医疗系统。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医学图像技术和视频会议技术等方法,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师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达到远程咨询、诊治、教学、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从2007年至今,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共开展视频教育(含视频讲座、视频病例讨论)244次,参与人数30700余人。

  二是推进共同体内业务协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预约医生、预约检查、急诊绿色通道、视频会诊、健康档案以及电子病历共享等诸多功能,解决了社区卫生机构和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推动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就医模式。

  三是开展健康管理。以社区或单位医务室为平台,对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进行健康管理。医院成立高水平学科和健康管理专家团队,提供居民健康指导方案、健康状况评估、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个性化健康促进方案设计、亚健康状态干预方案设计、健康状态追踪和疾病预警等服务。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社区医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健康教育团队,根据社区居民或单位职工健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取防治结合、长期管理和科学随访的方式,针对部分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进行干预。

  四是培训全科医师。对区域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和病例讨论,对共同体内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了全科医师终身培训体系,带动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人民医院供稿)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