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中国创伤救治联盟”

  近日,由国际交通医学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 “第二十五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ITMA,International Traffic Medicine Association)在京召开。会上,在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内从事创伤救治的100余家医疗机构、500余名创伤救治专业人员联合成立了“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随着我国创伤医学研究及救治规范需求的提高、创伤救治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领域已经迫切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各个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整合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救治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资源;组织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研究;建立创伤医学相关标准和规范;更好地与国际创伤接轨,帮助国内专家、学者以及管理人员与国际创伤救治相关人员深入交流,提高对创伤医学的认知;普及创伤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减少中国严重创伤事件的发生,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以“提高创伤救治认知,普及创伤预防知识,完善严重创伤救治相关条例,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减少严重创伤事件发生,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为主要宗旨,将开展包括科学研究、医疗救治、政策制定等在内的多领域工作。

  国际交通医学学会现任主席王正国、我国著名创伤领域专家付小兵任联盟名誉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姜保国教授任联盟主席。

  在成立仪式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高润生宣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立。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雁飞与高润生共同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揭牌,并分别为王正国、姜保国颁授联盟名誉主席、主席证书。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马晓伟在致辞中指出,“联盟”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综合医院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将促进我国交通医学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交通医学研究水平正走向世界的前列。

  王正国对以姜保国为首的专业团队近年来研究建立的、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中的“中国严重创伤救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严重创伤救治模式”使严重创伤救治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相信“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创伤救治的规范化进程,提高中国创伤救治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姜保国在发言中指出,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伴随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创伤从规模、人数及发生、发展机制上都更为复杂,作为人类最古老学科之一的创伤医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七八十万人因交通事故等各种各样的创伤致死,但创伤医学在我国医学领域发展相对缓慢。“联盟”的成立就是要利用现有的创伤医学研究机构及医疗机构,整合国内外创伤医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严重创伤预防工作,制订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能满足地方需要的区域性交通创伤救治体系。

  【延伸阅读】“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立创伤救治“中国模式”

  2005年,时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姜保国教授在整合北京大学各个附属医院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及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并以此平台建立了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中心成立后先后对北京市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区进行交通伤相关因素调研,了解该地区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救治情况。2010年,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联合第三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1家医疗机构共同申请并获得了原卫生部卫生公益性科研专项“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严重创伤及交通伤救治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全国19个城市124家医院试点,完成了5000余名院前及院内创伤救治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并初步形成了我国严重创伤救治流程及规范,并在此规范的指导下逐步在全国开展严重创伤及交通伤的救治工作。

  2011年,姜保国教授团队又在其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家教育部创伤十三五规划项目“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又在全国36个地区建立闭环式二级创伤救治系统,并在此系统框架下开展严重创伤的救治,使得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由33%下降到21%。大大降低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此系列研究成果在得到国内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认可的同时,也逐渐被国外同行所关注及认可,先后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 The Lancet )上发表文章440余篇。而此救治模式被称为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并在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医院来说,创伤的救治往往比较棘手。比如,交通伤患者多半是严重的多发性创伤,涉及多个科室,但很多医院还做不到第一时间调配多科室专家联合救治,因而可能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另外,目前存在的院前急救不规范、院前转运时间长、院前救治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等问题,造成医院通常在没有任何预警的状态下,突然接诊严重创伤患者。因此,姜保国提出组建“严重创伤救治团队”。该团队主要包括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颌面外科,以及急诊科、重症监护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医生,可以负责患者急诊复苏、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危重期的规范化护理等各个环节。

  2016年1月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还启用“严重创伤信息交换预警联动系统”,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院前环节,999、120评估病情后先把信息传到医院急诊部门,沟通是否能够救治;二是急诊环节,急诊部门根据病情评估情况,联系北大人民医院严重创伤救治团队的相关科室专家,在医院待命;三是综合救治环节,各专科联合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确定各科治疗顺序。该系统将院内死亡率由33.82%下降到20.49%;院前转运时间缩短至23分钟,比原来节省了近一半时间;急诊施救时间缩短至3分钟;专科会诊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

(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