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栗占国获誉“京城好医生”

  2016年12月13日下午,“京城好医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厅隆重揭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将“金牌好医生”荣誉收入囊中,医院也获得了“金牌伯乐奖”。

  据悉,“京城好医生”推荐活动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健康》电视频道《京城名医》栏目,以《京城名医》栏目播出的皆来自北京地区三甲医院的专家作为推荐候选人,相关事迹均在《京城名医》栏目中以纪录专题的形式播出,网友观众通过央广网(www.cnr.cn)、央广健康公众微信平台观看医生的文字介绍及视频专题,为自己喜爱的医生进行投票。通过网络投票、媒体投票、专家推荐几个环节确定“京城好医生”的获奖人员。

  “京城好医生”评选每年一次,今年已是第三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对大众健康做出的突出贡献三次蝉联“金牌伯乐奖”。

  “京城好医生”的评选使百姓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正面推动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传递正能量。

  栗占国,国际风湿免疫界重量级人物

  栗占国,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CMB杰出教授及吴杨奖获得者,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委等。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在《Nature Medicine》、《Immunity》、《Cell Host Microbe》、《Nat RevRheum》、《Ann Intern M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包括SCI论文146篇。主编、主译了《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凯利风湿病学》等10余部风湿病学专著。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及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

  大医精诚,让学科站在国际前沿

  1998年,已在哈佛医学院工作的栗占国,放下国外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国内开始了他近二十年学科发展的历程。

  当时,风湿免疫学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还属于年轻的临床学科,研究和诊治水平与国际上差距很大,有大量的临床问题亟待解决,不少国际共识还没有在国内普及……

  在栗占国教授的带领和全科人员不懈努力下,如今,风湿免疫科已成为风湿免疫病国家临床重点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该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ell Host Microbe》、《Immunity》、《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及《Autoimmunity》等发表论文500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主编、主译或参编了《类风湿关节炎》、《凯利风湿病学》、《Sjogren’s Syndrome》等30部风湿病学专著及全国统编教材。

  齐心协力,领跑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作为团队的“家长”,栗占国关心科室每个人的发展,把合适的人放在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有目标和追求,培养一个临床和科研兼过硬的团队。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疾病,风湿免疫科在国内外首先研究并开展了抗瓜氨酸化人乳头瘤病毒多肽抗体、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多肽抗体、抗膜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M3受体蛋白及多肽抗体、抗α-胞衬蛋白及多肽抗体等20多项新的特异性免疫诊断技术,研究和命名了α-胞衬蛋白及其多肽抗体,并推动了其临床应用。同时,开展了T细胞疫苗等10余项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硕果累累,风湿免疫研究成果喜人

  2013年11月,国际著名杂志《免疫》(Immunity)刊登了栗占国团队973课题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免疫机制研究的重要发现。课题组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存在一种新型免疫细胞——前体滤泡辅助性T细胞(pTfh)。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在RA等自身免疫病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靶向性抑制pTfh细胞有可能成为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新途径。文章被杂志主编推荐为“特色”重点文章,国际知名免疫学家Hideki Ueno教授在同期杂志发表评论,以“外周血Tfh细胞色彩灿烂(Blood Tfh Cells Come with Colors)”为题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免疫》是国际顶级免疫学杂志,近3年平均影响因子(IF)>20。

  2016年3月,《细胞》(Cell)杂志子刊Cell Host Microbe发表了栗占国教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杨光教授两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人巨细胞病毒(hCMV)通过影响自然杀伤细胞的稳态,进而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该项工作深入研究了hCMV 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在国际上第一次回答了长期以来观察到的CMV 病毒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的共同机制问题。该研究得到了类风湿关节炎973 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

  8月9日,栗占国课题组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成功。研究发现这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并同时证明了IL-2调节免疫平衡、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科学研究,从不会停止的脚步

  即使有着这些成果,栗占国在坚持科研与临床并举的同时仍不免感慨,学术型临床医师肩负着临床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临床与科研的“两兼顾”确实致使挑战倍增,“临床医师进行科学研究,揭示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理,对于成功的临床诊疗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我们抓临床,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与国内外基础研究者积极的科研合作”。

  (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赵静)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