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培训班”展示多项创新技术

  ——用创新引领未来

  5月19日至2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成功举办“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培训班。作为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张宪生主任医师主持本次培训班,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室、手术室、麻醉科联合承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陶珍晖护士长、介入血管外科李俊梅护士长、尹杰副主任医师、佘康、成功医师等多位业内专家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并展示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如:前臂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全上肢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上肢动脉瘤切除+同期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假性动脉瘤切除+同期自体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上臂O型、U型、不对称襻型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锁骨下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开放手术与介入技术结合各种透析通路闭塞再通术,并对热点、难点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院长刘新民在开幕上致辞

  在学习班开幕之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教授向大家介绍目前我国慢性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现状,结合临床工作,强调了透析通路对维护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建立了血管通路的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也要面临透析通路耗竭的难题。北大医院在血液透析领域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北大医院的血管外科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以及各种疑难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多项创新技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作为致力于做医疗界水准原点的北大医院,有义务、有责任向全社会普及这项技术,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让更多的病人获得救治,为患者获得最佳的透析效果。

  

  张宪生主任在开幕式上介绍北大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工作

  张宪生主任医师对学员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自己带领的团队,是拼搏在一线维护“生命线”的先锋队,大量疑难的病例,在别的医院已经宣告不可能再建立通路,自体血管耗竭的患者,来到北大医院,最终都圆满的建立了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及时进行了血液透析,生命得到了保障。多年来北大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创新性地开展了前臂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全上肢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上肢动脉瘤切除+同期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假性动脉瘤切除+同期自体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上臂O型、U型、不对称襻型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锁骨下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开放手术与介入技术结合各种透析通路闭塞再通术,在维护及并发症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贯秉承“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原则,作到小病不懈怠,大病敢担当,在手术技术方面精益求精,坚持为每一名透析患者提供个性化透析通路建立方案。

  

  培训班现场

  在接下来的培训班讲课中,血液透析室陶珍晖护士长、介入血管外科李俊梅护士长、尹杰副主任医师、佘康、成功医师等多位业内专家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并就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领域的创新技术、热点、难点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学员手术观摩

  5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学习班的第二个学习日。学习的内容是上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的手术直播。手术患者是一名慢性肾病患者,曾两次于外院建立透析通路,因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等原因,两次手术术后通路均不通畅。近乎绝望的患者求助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张宪生主任医师。通过张宪生主任耐心的解释和充分的沟通,患者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当工作人员向患者转达手术演示的相关安排时,患者自愿积极配合,并表示非常信任张宪生主任的医术、医德。

  当日,30余名学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进入手术室,由于手术间人数的限制,只有6名学员被允许进入手术间近距离参观手术,其余学员均在手术间外观看手术画面实时直播。但这并没有降低学员的热情,手术间内参观的学员与手术间外进行有序的替换,并与张宪生主任医师、尹杰副主任医师就术中的专业问题进行了交流。张宪生主任、尹杰副主任医师通过直播详细解答学员问题的同时,毫无保留地将术中操作的细节、经验分享给了在场的学员。

  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手术的术中难点在于血管吻合口的处理,考验主刀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如操作不慎,极易出现吻合口出血或是狭窄等问题。张宪生主任透过专业显微镜,采用了先进的血管吻合器吻合技术,对吻合口血管进行精准的吻合,保证了人工血管内血流量充分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术中的出血,缩短了手术的时间。由于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手术在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肝素化,使得手术出血风险高于常规手术,但当张宪生主任顺利完成吻合,在血流阻断解除的瞬间,手术室沉寂了,吻合口一滴血都没有出,手术顺利完成,沉寂后手术室内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手术完成后,该患者由于合并症多转入外科监护室,并于术后第一日转回介入血管外科病房。在张宪生主任医师查房时,患者和家属激动的握住张宪生主任的手,表达了感激之情。

  本次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培训班的一个特色项目就是模型实践,因为人工血管通路的患者做成手术只是第一步,如何穿刺使用,使用过程中有何技巧也是困扰培训学员的难题,甚至因为“不会扎”的难题,直接影响了人工血管透析通路这项技术的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让更多的学员学会建立和使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介入血管外科的佘康医生和成功医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透析和手术过程的实际情况,在业余时间制作了9个各有特色的实践模型。这些模型均由医生们自制的木制底座,废弃的人工血管和网上购置的“人造皮”组合固定而成,虽然成本不高,但是实践性很强,非常好的模拟了不同种类的人造血管透析通路的穿刺过程和手感。同时大夫们还制作了用于练习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缝合模型,并提供了血液透析的穿刺针和专业的手术器械,供学员练习试用。在理论授课的间隙,甚至会议午餐、茶歇的时间,学员们都围在实践区周围,抓紧一切时间动手练习。张宪生主任、陶珍晖护士长等还亲自用时间模型向学员示范如何穿刺透析,如何进行血管吻合,事无巨细地传授着操作过程中的技巧和经验,学员们热情地围绕在主任和护士长的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争分夺秒地在模型上实践。很多培训的学员都是第一次练习吻合人工血管,第一次用透析针穿刺人造血管,精巧的模型,充分的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了这次会议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学员们,不论是手术医生还是透析室的护士,都对本次会议提供的模型非常满意,模型实践可以说是这次培训班的亮点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学员们纷纷表示领略了精彩的演讲,看到了完美的演绎,短短3天的时间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希望这种创新、务实的学习班继续举办下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尹杰/文  徐健/摄)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