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首次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讨论疑难病例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积极组织观看盛会开幕之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们马不停蹄,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同行一起,首次依托信息平台远程实时在线联合查房,并完成一例疑难病例讨论。

 

  “援藏”牵线让两科情如一家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交流由来已久,多人次“北大人民急诊人”参与援藏医疗活动,数位“西藏人民急诊人”来京进修,“请进来、走出去”早已让两家医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线上实时的病例讨论活动从未开展过。北京与西藏距离遥远,视频、音频信号的网络传输也是一项技术难关,为保障此次四千多公里间实时查房的顺利进行,身在西藏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员--信息科孙磊和急诊科杜昌积极奔走,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黄学平老师和信息科靳强工程师,提前几天就开始忙碌,准备会场连线、试音及各种调试,反复测试以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双方的“急诊人”也早早做好充分的准备,详细解读病例摘要,做好笔记,梳理临床思路。10月18日上午十点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成功连线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曾经在人民急诊科学习的西藏医生们也来到了现场,让彼此倍感亲切。

  

  “实时”分享提升两科技术水平

  查房开始,这次讨论的是一份死亡病例。由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援藏医生杜昌汇报:来自西藏贡嘎县的32岁小伙拉措(化名),因颜面部出现皮疹5月加重2月,并伴有意识障碍收住院,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躯干和双下肢均有多发渗有黄色液体质硬的皮疹和结节,局部皮肤出现溃烂,血常规三系均低,胸腹部CT也显示异常,此时的拉措高烧,已是人事不省,“西藏人民急诊人”立即补液、升压、抗感染、培养血、请会诊……经过6天的全力救治,最终无力回天。

  随后,杜昌为大家展示了拉措的各项检查结果,两家“急诊人”各抒己见,王武超和高伟波副主任医师等纷纷发言分析病例,思路清晰、讲道精妙;郭杨主任医师通过绘图等方式向大家详细描述了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从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和规范诊疗行为入手。最后,朱继红科主任总结了各位医师的意见,他对大家的病情分析表示十分赞同,指出: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合病理结果原发病为淋巴瘤,需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抗生素应用等级和时机。

  同时,朱主任也对援藏的杜昌医生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远程视频会议是北京与西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急诊科医师彼此促进和共同提高的一个大好时机。

  大家热情高涨、互动活跃,氛围极好,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后,才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尽管距离和海拔都相差甚远,但是通过远程视频联合查房,北京与西藏医院的交流更加直接顺畅,对改善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活动,增进彼此友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分享”不断辐射让更多人受益

  其实,“急诊疑难病例分享”交流活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1年11月2日就由急诊科朱继红主任牵头,举办了“首届兄弟医院急诊病例研讨会”。每两个月举办一次。至今,已连续举办6年,包括京津冀在内的100多家医院参与其中,累计万余人次受益。每场均安排四或五个精彩纷呈的急诊病例分享,每场均吸引在京数十家医院300多名医生参与,多学科10余位权威专家现场点评、答疑解惑,3个多小时的讨论交流会场场爆满。因其病例内容丰富、专家点评到位,广受医务人员欢迎,可谓急诊界的一大盛事。

  “举办跨医院、跨学科的急诊病例研讨会就是希望打造一个临床思维训练营,通过案例学习分享,把个人的经验和教训转变成集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朱继红主任如是说,急诊科是“症状先到”,医生要在辅助检查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做出治疗决断,与其他专科思维方式不同,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对年轻医生而言,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还要付出努力。通过病例分享,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多长一双“眼睛”。

  (人民医院急诊科 程呈)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