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召开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11月30日,北医三院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五官科楼科学报告厅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行风建设处处长陈虎出席会议。院长乔杰,党委书记、副院长金昌晓等院领导和全院近200位干部参加大会。会议由金昌晓书记主持。

从左至右分别是:姚炜、王京弟、肖宇、迟洪斌、马勇、周洪柱、蒋斌

  为落实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关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工作部署,继首批援藏专家完成任务后,2016年7月,北医三院选派第二批援藏专家“组团”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三院派出的第二批援藏队员包括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蒋斌、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迟洪滨、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姚炜、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京弟、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马勇、肿瘤化疗科主治医师肖宇,他们与北京协和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的各位专家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

  在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工作的基础上,第二批“组团式”援藏专家们不负众望、继往开来,深入推进援藏工作进展。他们克服高原缺氧等实际困难,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和敬业精神,不仅为藏区患者解除病痛,还有效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来,援藏专家发挥自身特长,完成大量的日常医疗工作,成功实施多例疑难手术,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援藏期间,妇产科迟洪滨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组织开设生殖专科门诊,全年完成门诊量近3000人次;传帮带两名当地医生,进行妇科B超教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研究,申请课题经费总额超过100万。

  胸外科王京弟进行疑难和常规手术带教,完成手术80余例,开展了气管镜下的术后气道治疗。

      

  运动医学马勇在自治区医院开展了膝关节镜手术,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多次举办院外讲座,进行科普宣讲,扩大医院和学科影响力。

  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肖宇进行了系统性的年轻医生培训,完善肿瘤治疗规范15类,组织了多次基层肿瘤普查活动。

  消化科姚炜完成ERCP120余例,培训当地医生独立开展ERCP,还开展了3种内镜下的新技术。

  普通外科蒋斌完成手术80余例,腹腔镜下成人腹壁疝修补50余例,带教2名医师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开展肝包虫的精准肝切除5例,参与制定了自治区肝包虫病的围手术期规范。

  为进一步激励全院各相关科室和广大职工,弘扬实干精神,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医疗工作,医院决定授予蒋斌等6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2017年‘组团式’援藏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鼓励受表彰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号召全院职工全院广大职工能以受表彰的个人为榜样,团结一心,日益进取,在各自岗位上乐于奉献,勇于创新。

  六位援藏专家对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有着深刻的感悟。

  队长蒋斌表示:“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一年来没有辜负医院的希望,同时,在西藏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东西,看到了藏区美丽的风光,感受到藏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下乐观的生活态度。援藏经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各位专家在自治区医院“撸起袖子加油干”,国家和自治区各级领导,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对援藏工作高度关注,多次赴藏交流、指导,为当地患者提供了高水平医疗服务,为当地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宝贵学习机会。

  迟洪滨入藏时已经46岁,母亲82岁高龄,儿子正好高二。刚到第三天就因为低血糖晕倒,乔杰院长前往拉萨慰问时特意带了120支葡萄糖,让她非常感动。刚入藏的不顺利并没有阻止她去高海拔山区义诊。援藏任务即将结束时,她左脚韧带断裂,但她主动申请多留一段时间,与第三批队员压茬交接。刚回北京不久,又带队返回拉萨举办学术会议。

  姚炜在自治区医院填补了ERCP手术的空白,他带教的扎西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ERCP。一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回到北京后,姚炜还常常通过视频跟他交流。姚炜还拍摄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增进了周围同事对藏区和援藏生活的直观了解。

  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只有四名医生,两名主治医,两名住院医。两批援藏专家从科室规章、制度一点点进行建设。王京弟入藏时,女儿只有三岁,他拉着一位小患者的手走在病房的走廊里,他说那一刻就像牵着自己的女儿。“我们挽救一个生命同时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我们没有辜负那些期待的眼神。”

  刚到西藏,高原反应就给了肖宇一个下马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患者病情重,病程晚,医疗任务重。但肖宇依然抽出时间,去山区义诊,去寺院为僧尼进行筛查。她说:“在西藏我们常常伴着氧气管的声音和加湿器的声音入睡,但我们有三院做后盾,心中有目标,眼前有希望,我们并不彷徨。”

  作为“组团式”医疗队里最年轻的小伙子,西藏美丽的藏北草原和神秘的珠峰,马勇却都没去。更多的时候,他“宅”在医院带患者做康复,或者四处“游走”做科普讲座。谈及自己做的工作,他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对于上一批援藏队员,和第二批的大哥大姐们,他反复表示感谢。

  消化科周丽雅主任代表援藏专家派出科室的领导发言,她说:“援藏队员们具备了真正的家国情怀,关键时刻能够舍小家为大家,不辱使命,做出贡献。继第一批、第二批之后,第三批又相继出发。他们是可靠的,更是可爱的。我为三院有这样的青年人感到十分骄傲。”

  北医三院对“组团式”援藏高度重视,援藏专家派出科室在医疗任务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派出精兵强将赴藏支援,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和医院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藏区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可。乔院长还表示,“我作为院长每一次去都非常感慨,由衷对我们的队员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逐渐在当地建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希望队员们把援藏精神带回到三院,激励和鼓舞我们北医三院的职工。医院会一如既往落实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整体的决策部署,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张宗久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三院在援藏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我国医务人员援藏援边的历史,从50年代起,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援助工作中,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建起了一大批医院。他指出:“我们国家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努力。”在援外工作中,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同样作风过硬,表现突出。北医在医疗援助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北医三院有着扎实肯干的优良传统。谈及援藏工作,张宗久局长说,现在援藏条件相比早期已有很大改善,当地医院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饱含着当地干部、群众和一代一代援藏医生的心血。张宗久局长还强调了援藏的政治意义,分享了自己高原习服的经验,勉励大家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援藏工作。

  北医三院派出的“组团式”援藏专家出色完成援藏任务,体现了三院人高度的政治觉悟,攻坚克难的可贵品质,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继前两批援藏之后,第三批“组团式”援藏专家已经拿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接力棒,在雪域高原,继续为西藏实现“大病不出藏”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做着三院人的贡献。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