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救善使 在您身边”团队荣获京津冀“十大榜样团队”称号

  2018年3月31日,在由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主办的中国梦  义工情第六届“寻找京津冀最美慈善义工”大型文化系列活动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救善使 在您身边”团队从53个团体中脱颖而出,经过评委严格的评审,荣获京津冀“十大榜样团队”称号。

团队讲师助理、公共关系部付琳代表团队上台领奖

  1支团队,589天,35场活动,影响人群1万余人

  数据显示,我国民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自救和互救能力相对低下,造成了很多原本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为提高公民急救意识,在黄金时间内挽救更多生命,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8月19日正式启动“急救善使 在您身边”项目,组织急救知识宣教团——由高级讲师1名,讲师10名,团队成员40名组成的急救善使团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周末和下夜班的时间,在院内外举办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近两年来,急救善使团队走进大型园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大型商场等场所,组织活动35场,因人施教,重点针对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及心肺复苏术展开形式多样的免费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人能够掌握基本的院前急救常识,在遇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为后续的进一步医疗诊治创造条件,影响人群过万,真正做到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急救善使参与医院第二期青少年健康夏令营

急救善使走进昌平亢山广场

  以专业实力投身公益,以挽救更多生命为己任,他们说,初衷很简单。做公益活动,尤其是既要讲课又要与实地操作结合的落地活动,耗时又费力,但这支团队却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孜孜不倦地做了近两年。到底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们?选择参与其中的初衷又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忘初心,服务百姓

秦宇红

  “做医生要不忘初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我愿意拿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健康宣传,去影响更多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扩大院前急救知识的意识会更迫切,因为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合理处置,对于医院后期的抢救很有意义,增加了让患者生还的可能。另外,老百姓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对医疗、医务工作者辛苦和努力的了解,有利于减少医患矛盾,同时也会让一些年轻人了解到医生职业的高尚,吸引他们到医疗行业中来。”——团队高级讲师、急诊科副主任 秦宇红

  只要他们需要,我就愿意去

吴培

  “无论是儿科里的患儿家属,还是公众场所的工作人员,又或是公园里下棋跳舞的大爷大妈们,他们都对院前急救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欲望,在培训过程中我最常听到的就是‘你们要是能早点来就好了’。而我有幸成为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救善使团队中的第一批成员,跟随团队走进了企业、社区、学校,为民众提供了正规的、系统的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能够让他们亲身感受按压动作的力度、深度,真正的掌握急救技能,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急救善使的平台不仅增强了民众的急救意识,更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在危机时刻救人救己。所以,只要他们需要,我就愿意去!”——团队讲师、儿科护士 吴培

  因为感动,所以感慨

付琳

  “‘急救善使 在您身边’团队成立至今快两年的时间了,作为公共关系部的一员,从它还是一个想法的时候我就跟随部门的整体计划参与了它的准备、筹建、招募、成立到组织活动。当我在一场场活动中看到讲师们的耐心讲解、参与人员的热情认真,我都不禁感慨,能够让参与者亲自在模拟人上练习,让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心肺复苏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当有人需要我们,我们有能力帮助到他们又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我们走过了2016年的初创、2017年的成长、2018年我们将一如既往,以行动影响到更多的人。”——团队讲师助理、公共关系部 付琳

  我们是急救善使的一员

  “等待,是国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普遍现象,我希望通过急救善使这个团队的力量传播急救知识、创造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医疗素质,造福整个社会。我想说,不再等待。”—团队讲师、重症医学科医师 马航

  “作为一名员工,我愿意为医院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名医者,我希望为民众传递一份信息;作为一名民众,我期望为身边人争取一份希望。”——团队讲师、中医科医师 刘宇

  “兴趣所起,责任在身。对于急救知识,我跟普通人一样也是从学习到了解,通过前期系统的培训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讲师,能够利用闲暇时间走进民众传递知识、教授技能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团队讲师、医保办 董文茜

  谢刚助理院长指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专业人士的可触范围有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救善使 在您身边”团队致力于深化“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大力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人普遍掌握救命知识、急救技能,大大提升院前自救和互救能力,为百姓增加了一道生命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急救善使 在您身边”团队合影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