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护理部党支部举办第二期精彩护理人生故事汇
3月27日下午,北大医院护理部党支部举办了第二期“人文情怀,专业品质”精彩护理人生故事汇,特别邀请护理部教研室顾问李利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她的护理人生故事。
李老师从小与医院结下不解之缘,学生时代执着选择报考医学院,在北大医院外科默默耕耘多年后又来到护理部教研室“发挥余热”,多年时光,如水而过。她在北大医院,是学生,更是老师,是护士,也是病人,完美地诠释了“不忘初心,关乎传承”的精神内涵。
几组数字:12775、24、31、24、16
这几个数字是李老师职业生涯和人生旅程的特别“标记”。到今年为止,李老师已在北大医院工作35年,12775天;24岁成为北大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共担任31年,同年入党,是名副其实的老党员;担任教学护士长24年。除此之外,李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老病人,今年已是她行双侧乳腺癌术后第16年。今年是北大医院成立103年,从小姑娘到现在,李老师见证了北大医院1/3的年华,尽管工作中、生活上也有许多艰难困苦的时刻,但她始终保持着满满的正能量,始终展示着北大医院人应有的样子。
医院情:圆了学医梦想
李老师童年时,父亲总在北医三院住院,她和妈妈常去陪住,因此对临床医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她儿时玩过家家就偏爱扮演医生或护士,高考报志愿时全填写了医学院校。当拿到北医通知书的时候,她“开心得不得了”。她在校期间一直名列前茅,毕业时放弃了留校当老师的机会,坚持做临床护士,并进入北大医院工作。
外科情:走过职业生涯
李老师见习、实习阶段都在北医三院外科,本身对外科就比较熟悉。当时北医三院做了国内第一例颅脑外科手术,出于信任,护士长让她看护了这位患者一个星期,虽然后来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但最终恢复得很好。这段特殊的经历进一步拉近了李老师和外科间的距离。病房的日常工作繁忙但很充实,慢慢地,李老师在心里认定了外科。
进入北大医院工作之后,李老师毅然选择了外科,并在外科迅速成长起来。刚开始工作就遇到许多挑战,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也从未觉得委屈,反而看作是学习的难得机会。李老师三十年来曾护理或抢救过许多病人,如拉煤男孩、美丽护士、挤压伤工人、抑郁症患者等等。她说:“生命很脆弱,大家一定要珍惜生命,对于病人来说,医护人员是守护生命的天使。”她向大家介绍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在工作中一定要细心、勤学、多问、多观察。
因表现优秀,李老师被调到外科监护室。当时国内还没有正规的监护室,于是派李老师去美国进修学习,她也因此受到了正规的监护室培训。正值北大医院面临三甲医院审核,一位评审老师穿便衣来到监护室,她得知情况后细致认真地讲解了监护室的运作、培训和管理,获得了评审老师对医院工作的高度认可。
病人情:亲历生死之路
16年前,李老师不幸被确诊为乳腺癌。第一次手术,女儿还不到4岁,那时的她都没想到能看到女儿上大学。治疗期间历经8~10次化疗,但她始终非常坚强勇敢,一次次都坚持了下来。
作为从死亡线上走过的护士,她更加懂得换位思考,更加理解病人的需要,她告诉大家对待病人要有同理心,还引导大家想象:假如有一天自己是病人,希望护士会怎么做——除了必备的基护操作、理论知识等专业素质,一句诚挚的问候,一个灿烂的微笑,不仅可拉近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护理工作;更是对病人的一种激励,是使他们战胜病魔的动力。
三个期望
李老师喜欢漫步在地下文化长廊,看着北大医院的百年历史,看着优秀的前辈老师。这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
李老师说,自己感恩父母的养育恩和抚养情,感恩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帮助;感恩北大医院使她不断成长进步。结合自身经验,李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三点期望:
守规矩:李老师一辈子没有出过差错事故,没有发错一片药,也希望大家能做到。“要让守规矩成为习惯,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事故。”
心灵手巧,善于表达:“心灵”是指遇到任何人和事,心要灵,反应要快。“手巧”是指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谈到专业知识,不仅心中有料,更要学会表达。”
坚忍不拔,不断学习:“护士要有像战士和运动员一样的胸襟和体魄。要有韧劲,要像学生一样永远学习。”
寄语:遵循规矩,遵守纪律;踏实努力,良性循环;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健康中国”战略,这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大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李老师对护理事业三十多年的执着追求,真切诠释了“不忘初心”和“勇往直前”。春风化雨,润雨无声,李老师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也定将永远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北大医院 护理部党支部 袁艳丽)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