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翔宇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赵翔宇副研究员荣获第三十二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2018年第三十二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工作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旨在树立和宣传当代青年先进典型,在广大青年中传播正能量,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新时代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首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作贡献。

  评选活动从3月上中旬开始,历经人选推荐-资格审核-初评-网络评选及事迹展示-复评-公示等一系列严格程序。最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翔宇副研究员喜获第三十二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是北京大学系统唯一一名获奖者。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骨髓移植是治愈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仅30%的病人可有同胞全合(完全配型成功)供者,限制骨髓移植广泛应用。怀揣着攻克白血病的梦想和以攻克重大疾病为己任的使命感,2002年赵翔宇考入集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为一体的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此后16年,她为创建、完善国际原创的“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多项关键技术——国际公认的“北京方案”做出突出贡献。半相合骨髓移植一直是个雷区,是公认最难啃的骨头。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合并症风险高,死亡率高,如何攻克一系列合并症,是完善半相合骨髓移植,使白血病病人能高质量活下来的关键。

  赵翔宇聚焦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背后的共性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深入探讨,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验证和推敲解决临床中的关键难题。作为既懂临床又热爱科研的医生,她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投身科研,推动创新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她挑战传统供者选择原则,首次提出“半相合骨髓移植”中优选供受者免疫球蛋白受体(KIR)相合的供者,可促进移植后病人免疫重建,减少白血病复发和感染发生率,改善长期生存;首次揭示Th17 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后抗宿主病发生密切相关,实现了抗宿主病的预警预测;并老药新用,证实小剂量白介素2可调控移植后这两种细胞比例,将移植后中重度慢性抗宿主病发病率降低了22%,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

  赵翔宇副研究员爱岗奉献,创新进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积极弘扬青春正能量,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集体中的先进典型,揭示了人民青年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成长道路,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延伸阅读:

  赵翔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主治医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助理。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SCI论文47篇。曾2次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被授予干细胞社会公益奖。主要社会兼职: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等社会职务。

  (人民医院团委、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