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海鹰当选“中国好医生”6月月度人物
2018年7月5日下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4月、5月、6月月度人物。作为6月月度人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海鹰主任医师现场接受了表彰。此次活动为网络推荐评议活动,每月的月度人物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点赞评议等环节,最终评选而出。
精湛医术护健康
献身公益爱无疆
不忘初心仍坚守
甘为苍生铸脊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一副弯弓般消瘦的脊背,在颈托和护腰的支撑下,在15公斤铅衣的重压下,一个姿势已经保持了整整7个小时。
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握紧椎板咬骨钳,钳尾稳稳的卡在掌根厚厚的老茧上,这硬茧已经是今年第三次脱落又重新被磨出。
刘海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我国单刀手术量最高的脊柱外科医生,正在全神贯注的为八岁藏族小女孩拥忠做脊柱后凸矫正手术。
小拥忠来自四川理塘大山深处的贫困藏民家庭,患有重度胸腰椎后凸,身体严重扭曲,身高只相当于4岁的孩子。脊柱畸形进行性加重,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障碍,甚至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受到严重挤压,危及生命。
就在那年夏天我院赴理塘义诊,发现重病的小拥忠,第一时间告诉了刘海鹰。
“ 一定要救这个孩子! ”
海鹰心底只有这样一个念头,并决定将她接到北京救治。
出发前,小拥忠不断地问妈妈:“等从北京回来,我是不是就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继续上学了?”
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全家的希望,小拥忠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医院儿科、麻醉科、感染科、呼吸内科、反射科等多学科10余名顶级专家为她反复会诊,却发现病情远比预想的复杂得多。
原来拥忠5岁时曾患结核,由于结核菌的侵蚀,胸、腰、骶椎早已畸形,有的几乎变成了空心,进行穿钉矫正,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一边令人望而却步的高难手术,一边是孩子佝偻的身躯和期盼的眼神……
经过严密而大胆的权衡与论证,刘海鹰最终决定:“不能再等了!”立即开展抗结核治疗,手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随着孩子恢复情况再进一步考虑病灶清除,胸腰椎植骨,前路支撑等治疗。
手术持续了7个小时才结束,汗水浸透全身,刘海鹰累到近乎虚脱。
刚出手术室,小拥忠的爸爸就哭着跪了下来。那一刻,海鹰的泪水混着汗水一起滚落……
作为一名父亲,他深深理解这份无言的爱。
作为一名医者,更是由衷期盼孩子能够挺直脊梁和同龄人一样在阳光下成长。
术后的小拥忠身高增加了5.5厘米,孩子特有的灿烂笑容重新回到她天真的面庞。
这只是刘海鹰所完成近万例脊柱手术的一台,但足以抹去孩子眼中的茫然与痛苦。
30年来,每一副过度弯曲的脊梁、每一双企盼救治的眼睛,无一不在诉说着挺直背脊的渴望。这份诉说,深深烙印在刘海鹰心底。
改变人生轨迹的彝族孤儿
2006年,刘海鹰遇到来自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大瑞乡一个偏远的山村的17岁彝族孤儿马秀才,因罹患脊柱侧弯畸形合并严重脊髓发育畸形,逐渐发展到因行走困难而辍学,却由于贫困而得不到治疗。秀才的遭遇牵动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秀才募捐,解决了手术费用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马秀才实施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这一突破生命禁区的大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如今已过十年,秀才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公务员,抚养两个弟弟妹妹长大,并且都考上了大学,自己也已经娶妻生子,成为公益行动的参与者。
励志女孩重新站起来
内蒙籍的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生陈晓庆,自小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及时接受治疗。高考那年,因背部疼痛无法久坐,她站着听课。疾病的折磨,并没影响她的积极进取,她不仅拿到了国家一等助学金,还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捡拾垃圾、到培智学校献爱心……这个因病患先天矮小,身高只有1.38米的女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进入大学后,她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脊柱侧弯已经达到九十度并严重旋转畸形,必须马上接受治疗。晓庆家中贫困,全家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一万元。危难之际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为她提供了全方位的救助,使这位来自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新镇的瘦弱女孩重新站立了起来。
能够圆梦的拉丁舞女孩
2017年,贵州安顺。江俊是一个12 岁的小女孩,来自安顺市普定县一个贫困家庭,梦想成为一名拉丁舞舞者。父亲为了能让三个孩子能够上学接受教育,一直外出打工,每个月3000 元的微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活。孩子8 岁时曾在贵阳求医,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对于一个原本困难的家庭而言,治疗所需的巨大费用无疑雪上加霜。患病后,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医生建议当即住院进行手术,但家庭的经济状况实在难以让孩子继续接受治疗。
在基金会今年4月的安顺义诊时,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求医,被列为救助人士。今年7月,基金会团队在三0二医院为江俊进行了救助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矫正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意味着孩子终于可以跳她热爱的拉丁舞了。当刘教授刚走出手术室,患儿母亲手捧锦旗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在场人士无不动容。
为了让更多无力医治的脊柱患者得到救助,2011年他与前世界体操冠军李宁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
2016年2月,作为首批16家全国性社会组织之一,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启动了援藏公益活动,助力“组团式”援藏。
基金会以北京的骨科医学专家团队为依托,组织了“登峰造脊 爱洒布达拉”大型义诊活动,去往西藏拉萨、日喀则等地开展救助,向有需求的社会福利机构患儿提供康复指导、捐赠了康复器材;针对西藏地区脊柱疾患高发疾病谱,开展了疾病调研;进行了医学专家义诊活动。
基金会先后在西藏、青海、云南、内蒙、贵州、四川等14个省39个贫困县市,为4000余名脊柱病患者义诊;对400余名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其中有数十位基层骨科医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81位贫困脊柱疾病重症患者得到救助并治愈,81个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家庭改变了命运轨迹。
30年从医路,他用手术刀精雕细琢,为万千患者解除病痛。他在无影灯下累弯了自己的腰,却挺直了苍生的脊梁。
刘海鹰,在公益路上,无悔前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