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百年华诞系列学术活动之“生命科学高峰论坛”
8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教楼陆道培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系列学术活动之生命科学高峰论坛”在此举行。
本次论坛是继2018年2月2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系列活动之生命科学大师讲坛”之后的又一大盛事。特邀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台湾长庚纪忥医院陈肇隆院士、清华大学程京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兆申院士、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兰州大学王锐院士7位学术巨擘做精彩报告。
论坛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前沿为主题,阐释生命科学领域重大发现,拓宽临床研究视野,搭建临床与基础研究交叉合作的桥梁,促进医院科学研究的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党委书记赵越、副院长张俊、李澍、党委副书记郭静竹等医院领导莅临大会。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副处长樊建军也光临现场。
这场大师云集精英荟萃的学术盛宴,还吸引了黄晓军、王俊等医院各科室主任、知名专家,及医院科研骨干、中青年医生、科研人员、护理人员和医学生们。
曹雪涛院士在致辞中首先祝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并对医院百年华诞系列学术活动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为“中央医院”代表着首都和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医学工作者,要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提升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培养医学界领军人物上起到引领作用,还要有担当、有创新、有协同精神,在国际学术界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推动中国医学界的发展。
论坛由姜保国院长主持,他指出,七位院士在各专业领域取得斐然成就,在聆听院士的学术报告获取前沿知识的同时,也深深体会他们的学识眼界、研究思想、学术格局,收获良多。希望大家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系列学术活动“生命科学高峰论坛”上,能够深入体会大师们高屋建瓴的学术思考,进而启迪医院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
“生命科学高峰论坛”院士讲座环节火热进行——
董家鸿院士:精准肝胆外科范式
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作为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忥,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提高了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应用。
董家鸿院士做了题为《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的学术报告。董家鸿院士首先介绍了精准外科范式的道与术。为达到外科治疗的安全、高效、微创,董家鸿院士团队依托可视化技术、可量化技术,减少并发症,实现外科手术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创新性的提出定量、定位、定构切除术三类术式;针对复杂难治肿瘤构建了肝脏切除预测系统,优化手术方式,提高安全性和手术的彻底性,降低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延长存活期;利用RCT研究等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和推广,惠及患者。
曹雪涛院士:生物医学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免疫治疗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医学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曹雪涛院士做了题为《生物医学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曹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生物医学与智能医学、医学健康大数据、工学等的融合将极大地推动医疗的个性化、无创化、精准化发展。未来医学科学发展前景包括:精准医学、手术机器人、分子影像与新型诊断、移动医疗和数字医学、组学与医学大数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美国和欧盟脑计划、人类微生物组学、肿瘤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基因组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等。国家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明了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勇于担当、自主研发、创新引领、突出特色优势、创新体制建设、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大师级的战略科学家和医学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程京院士:肺癌vs.肺部感染
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缩微实验室的研究开发,以及在疾病预测、预防和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程京院士做了题为《肺癌vs.肺部感染》的学术报告。程院士指出:博奥生物与人民医院早在数年就建立了转化医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博奥生物针对肺癌及肺部感染相关的研究,获得原创性突破。肺部感染研究方面,博奥生物在技术开发、产业化、全自动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耐药芯片进行患者个体化用药,鉴别病原体、微生物、真菌,构建呼吸道病原菌微流控芯片系统、呼吸道常见病毒基因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真菌微流控检测芯片,ICU样品病原微生物快速筛查,病原微生物超广谱芯片,辅助个体化用药。肺癌研究方面,博奥生物构建博奥肿瘤精准医学服务体系,可实现诊断、治疗路径的精准判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检出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程院士最后表示,希望能够和医院联合进行临床医学和芯片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
田志刚院士:NK细胞与免疫治疗
田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NK细胞生物学、NK细胞新亚群发现、肝脏NK细胞和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及产品研制。
田志刚院士做了题为《NK细胞与免疫治疗》的学术报告。作为“癌症登月计划”的终极目标,肿瘤的精准免疫治疗成为主导治疗技术。NK细胞作为肿瘤职业杀手,潜力尚待开发。田院士分享了项目组在NK细胞进行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NK细胞体外扩增和基因改造的关键技术、NK细胞治疗的主要挑战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肿瘤免疫治疗新路。
李兆申院士:瞄准临床难题,医工交叉;促进消化内镜技术发展
李兆申,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主要在消化内镜和胰腺病诊治领域开展系统性创新工作,研发两代胶囊内镜,提出内镜体检新理忥,建立质控标准和培训体系。
李兆申院士做了题为《瞄准临床难题,医工交叉;促进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的学术报告。医工交叉带来科技创新,在消化内镜技术方面,追求舒适、安全,为消灭小肠盲区,研发小肠胶囊内镜;研发遥控胶囊实现胃部检查,例如磁控胶囊胃镜的研发,并开发遥控胶囊胃镜智能阅片系统,开创新领域应用研究。功能胶囊机器人研发,实现便秘治疗、定向释放药物、遥控活检、肠道微生态研究、治疗肥胖、胆胰管疾病遥控胶囊智能治疗等。在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利用体外碎石加内镜取石技术,清除胰腺多发结石;放射与内镜技术相结合治疗胰腺癌;研发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放射性粒子消融止痛,放射标记协助精准放疗等医工交叉融合新技术。
王锐院士:临床应用的多肽药物及研发进展
王锐,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兰州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获国际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件,多项技术用于多肽新药研发与生产。
王锐院士做了题为《临床应用的多肽药物及研发进展》的学术报告。多肽药物的研发,从临床提出问题,通过生物学发现靶点和作用机制,通过物理和计算机方法合理设计药物,化学方法合成实体,优化制备工艺,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近20年,致力于I类新型内吗啡肽、DN-9、TB-001、HP-168等多肽药物的研究,完成了构效关系、寻找先导化合物、探索提高生物利用度、研究信号通路、构建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等系列研究。攻克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技术,建立多肽药物的国产化规模化制备体系,打破国外药物制备壁垒,降低用药成本。
陈肇隆院士:肝脏移植与两岸交流
陈肇隆,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长庚纪忥医院名誉院长,长庚大学外科教授。台湾及亚洲肝脏移植的开拓者,1984年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1997年完成亚洲首例一肝两受的劈离式肝移植手术。陈院士对活体肝移植的技术与策略发展出多项创新与改良,同时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
陈肇隆院士做了题为《肝脏移植与两岸交流》的学术报告。陈院士回顾了1984年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的艰辛经历,突破脑死亡观忥,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生命;促成亚洲器官移植立法;亚洲首例一肝两受的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在此基础上开展活体肝移植教学和传承工作,医援海外、两岸交流、分享经验、建立友谊。陈院士提出“医疗是救人的学问”,临床医生要“不以善小善小而不为”,努力推动医疗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学术氛围浓郁,论坛精彩纷呈。姜保国院长号召大家,学习院士们的科学严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要铭记自己的使命,打造创新的医疗团队,努力实现医疗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医学发展和进步。
孜孜不倦践行信仰,默默耕耘成就发展。2018年医院以百年华诞为新起点,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落实医院发展战略”为总方针,立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更高的斗志再攀科学高峰,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