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举办第十届“学术新星(科研)” 评选活动
2018年9月26日下午,第十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科研)”评选决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教楼一层钟惠澜讲堂举行。
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合作部何明霞部长、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副总设计师、北京大学科研部韦宇副部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樊建军副处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杰青获得者伊成器研究员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国家基金委优青获得者李默研究员作为特邀评委出席会议。
医院举办此次以“展示青年人才风采,鼓励科学研究创新”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展示医院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弘扬北京大学的优秀学术传统,鼓励医院青年科研人员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勇于进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次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5名,由评委根据入围决赛各位选手的初赛成绩和决赛表现进行排名。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给予研究经费资助。同时,获奖者将纳入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根据需求推荐参加各种科研技能培训。
医院党委副书记、人事处处长郭静竹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医院对与会专家评委表示欢迎,并强调了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性。同时,充分肯定了学术新星评选活动经过九年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青年科研人才发展的品牌活动,积极推动和激励着一大批年轻人在科研领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新星们的科研风采和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执着追求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
本次大赛共有15位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报名参加,通过对国家省部级基金、论文、授权专利、科技成果奖、国际学术会议等客观指标计分,遴选出10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经过一周时间公示,最终确定了10位参赛选手,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依次出场进行个人风采展示。
选手通过对代表作品(文章、课题等)或主要研究成果的自我陈述、科研综合知识问答和答辩,向大家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心内科张锋以《不忘初心,笃行致远》为题,真挚昂扬的诠释了他的求学以及步入科研之路的经历,在已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不断深入探索创新。
肝病研究所张海莹以《科研如修行,总是在路上》为题,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基础研究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以及如何在研究道路上“降妖伏魔”,表达了科研修行无止境的坚定决心。
科研处刘慧鑫以《科研小白成长的点滴体会与思考》为题,别具匠心的展示了一枚科研“小白”成长过程中为学、为悟、为道的科研感受,告诉大家要善于延伸思考,学会归纳总结,拓宽科研之路。
风湿免疫科李玉慧以《漫漫修远科研路》为题,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背景引入,剥茧抽丝的分析了自己发现巨细胞病毒(HCMV)UL-11抗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等科研成果的思路与过程。
检验科李荷楠以《从抑癌基因到耐药基因的基因功能研究历程》为题,介绍了自己前期研究抑癌基因CMTM7功能和机制研究以及目前该方向的研究成果等精彩内容。
眼科苗恒以《敬畏生命,砥砺前行》为题,讲述了自己发现房水细胞因子可反映炎症活动性,建立基于房水病毒学和细胞因子检测的治疗模式,感受到临床科研之路越努力就会越幸福的真谛。
消化科张凤以《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的力量》为题,阐述了如何在团队的帮助支持下开展科研工作,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好的团队合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广交流、重合作。
眼科金恩忠以《从科研到临床——大龄住院医的喜乐与忧伤》为题,激情饱满的述说了从踏入科研之门,到如今的临床基础研究,大龄住院医的喜乐源于临床科研每一天的进步与成长。
泌尿外科杜依青以《没差异小姐的科研之旅——坚持、交流、收获》为题,风趣幽默的分享了自己误打误撞开始的科研之旅,并感受到临床科研为她带来的丰富人生体验。
检验科刘忱以《科研世界中的“奥特曼”,学术丛林里的“灰太狼”——记我的科研之路》为题,讲述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充实能量,不断击败“小怪兽”的 “战斗经历”。
参赛选手的表现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舒缓动情,引起强烈的共鸣,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比赛结束后,嘉宾评委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肯定了青年科研人才从临床工作中提炼科学问题,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希望青年科研人才能够更加自信,在属于自己的科研道路上坚持下去,守住科研底线,踏踏实实的做好科研和临床工作,服务于大众,为医学梦、健康梦不断努力前行。
最后,郭静竹副书记揭晓第十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科研)”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决赛获奖人员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度科研年会中给予表彰。
附:“第十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科研)”获奖名单
一等奖 刘忱(检验科)
二等奖 李玉慧(风湿免疫科)、李荷楠(检验科)
三等奖 刘慧鑫(科研处)、苗恒(眼科)
鼓励奖 杜依青(泌尿外科)、金恩忠(眼科)、张锋(心内科)
张海莹(肝病研究所)、张凤(消化科)
(北大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