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2018年“医学人文论坛”
薪承百年医道 人文照亮医学
一百载弦歌不断,岁月如歌。
一百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2018年12月27日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但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暖意融融。
在医院新百年征程的起点,为推进医学人文建设,弘扬医院百年文化精神,探讨医学人文内涵,夯实医院文化根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2018年“医学人文论坛”,就医学人文建设展开多角度、多形式的经验交流和人文对话。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德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宝剑,北京市房山区区长郭延红,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陈冲,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吴彬,原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吕忠生,魏丽惠,王宇,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等嘉宾,以及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西城区政府、房山区政府、昌平区政府、各兄弟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领导与30余家媒体代表莅临大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政领导、老领导、老专家,各科室、各处室负责人,患者朋友与医院职工一千余人,欢聚一堂,共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
肩负嘱托期望 百年扬帆起航
上午8:30,2018年“医学人文论坛”在追寻医院创建历史的“老电影”中拉开序幕。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主持。
时值医院百岁生日之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为医院亲笔提字:“世纪荣光”,并作为2018年凤凰卫视拍摄制作的人民医院百年华诞宣传片,以及医院百年纪念画册封面,以此铭记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承百年医院文化。
会议宣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马晓伟主任、教育部林蕙青副部长为此次医学人文大会作出的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百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支援贫困地区卫生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贡献。希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建院100周年为新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推动疑难危重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医疗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姜院长回顾了医院建院百年的艰辛历程,感谢与医院长期风雨同舟、鼎力相助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感谢一辈辈为医院发展积淀力量、奉献智慧的全院员工。姜院长说:一个世纪以来,医院始终以仁恕博爱之人文精神,以聪明精微之科学态度,以廉洁淳良之高尚品德,坚守着仁心济民的崇高使命。在百年征程的新起点,我们更要不忘初心,回归医学人文本质,以人文关怀彰显医学之魅力!
北京市房山区区长郭延红在致辞中赞扬人民医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情系人民健康,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房山区正在与人民医院推进战略合作项目,共同努力,打造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建设现代化关爱生命的医疗场所。人民医院的新百年开篇之际也是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人民医院和房山区将共同为保障人民健康、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指出,人民医院百年发展历史见证了祖国医学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医院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来源于医术的精湛和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将人文教育和医德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希望人民医院能够继续以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己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公立医院改革、优秀人才培养和医学人文精神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致辞中指出,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才培养的灵魂,人文精神让医生和医学更加完整、更加完美。人民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院,更是立德树人的学院。百年来,人民医院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卓越的医学人才,这是人民医院人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人文精神,也是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的精髓、关键和重点所在。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校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希望人民医院瞄准医学最前沿,同舟共济,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建成全球一流临床医学中心。
论道医学人文 指明发展方向
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科学。此次“医学人文论坛”,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文化的凝练与诠释,更是对人类健康生命、真挚情感与心灵安慰的关注与思考。
论坛特邀请到韩启德院士、樊代明院士,做医学人文主题演讲,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新百年启航指明方向。
韩启德院士结合自己不同历史时期的亲身经历和研究课题,表达了他对医学的本质属性和对人类医学发展根本方向的深刻思考。通过回顾现代医学的发展,指出存在医学仪器测量、人为制定标准等现象,使医学脱离了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存在,患者失去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发言权。强调医学人文恰恰是要把人作为医学的主体,医学的发展始终围绕人而进行,而不是以冷冰冰的机器和规定的标准而改变。
同时指出疾病和死亡是生命的必要部分,医学的任务只是保持人们生老病死的正常过程,不能把衰老当作疾病,不能给生命增加痛苦,不能不考虑医学的社会效益和公平公正。医学人文应该从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角度出发,树立豁达的疾病观和生死观,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
韩院士的讲话深刻且富有哲理,带给了大家全新的启发,同时也引起了大家深刻的反思。
樊代明院士在报告中强调,“医学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医学的整体一定要有生命,有生命的整体才是整体。”人体不是孤立的,它是个系统。虽然现代医学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不断向技术化发展、向微观领域深入,导致专业过度分化、专科过度细化、医学知识碎片化,忽略了对人文的重现和对整体的把握。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详细的数据道出了现代医学研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樊院士指出,目前大家习惯于采取单一的顺向研究方法,从机制或靶点入手,然后研发药品并临床应用。但这种方法只抓住了事物的少数因素,并不能解决多数问题。但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从经验到临床,再到机制或靶点,所得出的结果将会更加全面,这就是医学的反向研究思维,也是整合医学的一种方法。
樊院士精彩的报告引得现场掌声不断,反响热烈,同时,反向研究方法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追寻历史人文 讲述人民故事
此次医学人文论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百年纪事的方式,由几代人共同讲述医院的百年故事,重温创业的艰辛、成就的辉煌,感悟医院的历史、人文的文化。
世纪众筹 讲述创建者的初心
“乱世之中,建中国人自己的医院,这一愿望,让国人觉醒。这场世纪众筹,众筹的不仅仅是资金,众筹的更是,医学之发展、民族之自立、健康之向往。”
讲述从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83岁的祝学光教授开始。她从年轻时朝圣外科医学文化标识“乙醚楼”讲起,开始思考寻找中国的医学文化。从医院创建者伍连德博士为医院根植医学科学基因,打造成为“模范医院”,让现代医学扎根中国大地的愿望;到一个世纪前的众筹建院之经过,乱世之中,建中国人自己的医院的艰难与曲折。
中央医院的建立是近代中国民族自信不断崛起的象征,是中国现代医学从西方输入扶植,到自强自立振兴的转折点。
医道传承 讲述优秀医者的炼成
“这些享誉医界、载道杏林的大家背后,是永恒而深沉的‘初心’。他们用扎实的医学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将‘医道’二字,薪火相传。”
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创建者冯传汉教授在104岁高龄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看到了一代代医学大家的成长历程及共性品质。党育副主任医师讲述了薪火相传的“医道”。
党育副主任医师讲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建院初期到1942年开始接收实习生培训,从1958年成为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到今天的桃李满园载道杏林,在这过程中,严格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与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方法,成为医院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准则。
医心为民 心底最坚定的执念
“其实当时并没有很伟大的想法,自然而然就把胳膊伸了出去。我只是想尽快得到结果,以推广疫苗应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自主研制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在人民医院诞生,为成功阻断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陶其敏教授一个动作,成为中国医疗卫生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个瞬间。
儿女亲情与医者责任,自身健康与人民的健康,陶其敏和更多的医务工作者选择了后者。
医学承载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事业,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及临床研究者一心为民的坚韧、勇气与付出,承托起医学发展的轨迹。
奋楫致远 传承与创新的最佳结合
“今天的血研所在全世界能够拥有不受制于人的原创技术,能够为全世界的患者带去中国人的原创智慧,源于人民医院本身醇良温厚的道德传统,得益于血研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发精神。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深情讲述了由陆道培院士开始的血研所发展历程。
从首次进行全相合骨髓移植,到“北京方案”为世界开启“人人有供者”的医学新时代;从骨髓移植一无所有的零起点,到今天每年完成超过800例的移植,成为全球最大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心;从踮足仰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到现在我们为全球制定血液行业新规则……
北京大学血研所的发展,凝聚了几代血液人的勇气、智慧和艰辛奋斗,也是人民医院每一个学科厚积薄发、破茧成蝶的缩影与启示。
赓续使命 凝聚的精神与力量
“这短短2公里的路程,倾注了大家的汗水和热情,这短暂又漫长的15年,凝聚了人民医院员工们的希望和坚韧。在这过程中,凝聚起来的“人民医院人”精神,成为医院赓续使命、砥砺前行道路上,最宝贵的发展力量!”
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魏丽惠,娓娓道来一段旧时光里的故事。30年前的人民医院,因为空间局限发展受阻,医院地尽其用,人尽其力,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医院职工排除万难支持配合西直门院区的建设,更是铸就了医院腾飞的发力点。发展的经历岁月告诉我们:有凝聚、有干劲,才能有希望!有空间、有规模,才能有发展!
今天,一二三工程,引领医院新发展航向,四个院区规划,描绘出未来的“人民”蓝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华美乐章中,坚定又自信的说出——你好,旧时光!你好,新跨越!
感慨于百年风雨凝练文化使命,这场深刻而精彩的医学人文盛会,聆听韩启德院士、樊代明院士的真知灼见,感受祝学光教授、黄晓军教授等优秀的人民医院人讲述的百年文化积淀,从文化、哲学、历史的角度探寻医学源泉,走过百年岁月,感受医疗的温度与热情。
建设“健康中国”不仅要求医护人员牢记医学使命,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更为广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的能力。医生是人民的健康守护者,只有充分重视医学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医学人文意识,加强医学人文学习,才能在共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谋定后行,凝聚力量,插上医学技术与人文积淀的双翼,在创造百年事业新辉煌的浩瀚碧空中展翅翱翔!
(北大人民医院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