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工程竣工

         

        2019年8月2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西配楼改造工程正式竣工。局促拥挤的急诊成为历史,崭新的现代化急诊急救中心启用在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长、齐贵新巡视员、李军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何锦国司长、李鑫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焦雅辉副局长、王毅处长;西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陈新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宝海荣副主任;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华北分局卢克强局长;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北京分公司宋晓宇总经理、王轶峰书记、周志健总工程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三院周超院长;北京华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黄向阳总工程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体领导班子、医务人员代表,相关临床、医技行政科室负责人出席竣工仪式。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医院空间几经变革与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启用以来,已历经30余载。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进程加快,医院原有的建筑容量与功能布局已无法满足民众的就医需求,空间不足的巨大压力,也成为医院近年来发展受到制约的重要瓶颈,亟待解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将空间问题作为重要战略之一进行研究解决,将努力推进“一二三工程”作为医院发展总体思路,即以医院全面发展为中心,抓住基本医疗质量和创新医疗技术两个基本点,实施人才、学科与空间三大战略。其中空间战略是医院发展的必要基础保障,是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医疗需求为导向,发挥医院特色学科和医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重新布局整体规划,于2017年9月启动了西配楼改造项目,将原后勤附属用房改建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以打造现代化专用应急救援保障空间。

  急诊急救中心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华北分局卢克强局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工程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并回顾了工程从筹建到实施过程中的艰辛过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边运营、边施工的复杂条件,专业交叉多、周围环境复杂、总包管理难度大,中建八局与各参建单位携手,在卫健委及医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期待与人民医院再次携手为医疗事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在致辞中代表医院感谢各级领导对西直门院区西配楼改造项目的大力支持。这项近6千平方米的重大工程开工,历经两年的不懈努力,从立项、调研、审批、施工到今天的圆满竣工,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也得到了全院职工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姜保国院长介绍道,改造后的急诊急救中心是原急诊面积的3倍,极大优化医院急诊诊疗环境,提升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改造后的急诊急救中心在医疗功能设置方面,以创伤救治、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四大中心为平台,集相关临床、医技科室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的优势,将院前救治、院内急诊和严重创伤救治无缝衔接,并专门设置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空间,打通绿色生命通道,以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全面提升城市民众生命救治能力。人民医院作为全国多发伤远程会诊中心,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国家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医院将以创伤救治、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四大中心为依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创新救治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国际化、高水平的救治中心,发挥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宝海荣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百年来,一直都是医学发展的摇篮和医学大家的诞生地,并充分肯定了人民医院面对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难题,因地制宜对医疗空间及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希望人民医院以此为发展契机,依托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平台学科全面的综合性优势,加强各学科多中心深度合作,为北大医学添砖加瓦,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这项近6千平方米的重大工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改善患者就诊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设施,规范急诊布局流程,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改善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缓解急诊北门车辆拥堵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在致辞中指出,急诊急救中心工程的建设是国家卫健委的一项重点工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标杆,希望未来人民医院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充分发挥好急诊急救中心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以专业技术和医者仁心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长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一年多来参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改造项目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希望人民医院以急诊急救中心为平台,进一步优化急危重症救治流程,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学科群,促进学科发展和医院可持续的发展。

  竣工仪式结束后,出席领导嘉宾一行在医务处张晓红副处长陪同下参观了新急诊急救大楼,听取了中心布局功能、设施建设和的汇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分为抢救单元、创伤救治复苏单元、重症监护区、留观区,包括诊室、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及其他各类检查室。抢救单元作为抢救患者最快捷高效的平台,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创伤救治复苏单元作为创伤救治中心特色区域口,主要针对多发伤患者给予高级的生命支持,完成初级的生命复苏。在这个区域可以进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开放、胸腔闭室引流等操作,同时兼并介入、放射等功能。重症监护区可收治危重症急诊患者以及手术后的危重症患者,节省重症患者就医时间的同时也整合了院内ICU资源,提高了救治效率。留观区参照轻装ICU病房配备,环境舒适,设施齐全。

  急诊急救中心通过空间整合,推动了急诊就医-检查-治疗过程的优化,设立两间急诊手术室,可完成大部分急诊外科手术;置了放射类检查设备64排CT及检验类设备,急诊门诊与辅助检查治疗区域一体化。患者在同一楼内完成检查、诊断、抢救、监护、治疗、手术等,享受急诊“一站式”服务。

  参观完后,领导们对医院院前救治、院内急诊和严重创伤救治无缝衔接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人民医院全面提升严重创伤救治和急诊急救的诊治能力,切实提高医院针对严重创伤救治患者的救治效果,造福于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圆满竣工,为医院“人才、学科、空间”的发展战略注入了更多内涵,为医院新百年征程开启了新的篇章。站在新的起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珍惜当前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好急诊急救中心的作用,努力推进医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城市急诊急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延伸阅读:急诊科发展历程

百年担当  责任在肩

1918年,医院创建者伍连德在规划设计北京中央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时,就规划设置了急需手术室、急需化验室。此后的百年风雨中,服务百姓健康、全力拯救生命,融入医院仁心济民的世纪使命。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医院急诊设有一间诊室,由各科值班医师接诊,负责接诊内、外、妇、儿各科急诊病人。据史料记载,1943年医院年急诊量为4046人次。医院1946年在主楼中部楼梯两侧开辟半地下通道,方便急诊患者从医院正门就可直接到诊室就诊。

解放后,医院成立门诊部,专设门急诊护士小组负责治疗。1961年成立急诊护理小组,建立留观室,设2-10张留观床,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及急抢救程序。据史料记载,1960年医院年急诊量为36346人次。

医院在抗美援朝、抢救苯中毒、历次抗震救灾中,对战伤、创伤、化学中毒诊断治疗,对危重伤病情初期评估处理和生命支持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此后开辟了创伤学、急诊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建立 专业蓬勃

1983年医院正式成立急诊科,成为我国最早建立的急诊医学科之一。专职急诊科医护团队的建立,诊室、抢救室、留观室、监护室等空间设备的完善,急诊外科、急诊内科专业的规范,成为急诊医学成立的起源。据史料记载1986年年急诊量为92049人次。

1991年医院西直门院区正式启用,急诊科正式迁入新院区门诊楼,空间环境硬件设施得到到极大改善。

必须铭记的是,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面对疯狂肆虐的病魔,面对痛苦无助的病患,人民医院人毅然站在护卫健康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众多医院医护人员不幸感染SARS,急诊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丁秀兰,急诊科护师王晶以身殉职,她们用生命维护着自己的职业尊严。人民医院人用奉献和牺牲为北京市取得抗击非典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争取了时间。

学科融合  守护健康

近年来,医院整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建立多学科救治团队,规范化诊疗,不断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开展更多的面向临床实际应用的创新性研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质量医疗服务,目前围绕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断和综合治疗,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目前,年急诊量达180000人次。

2016年创伤中心的成立,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急危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流程进一步优化,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做大做强的学科群得以进一步强化。

同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绿色通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绿色通道、急诊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等一系列针对急诊救治流程的不断优化流,为急诊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护航生命  未来可期

医院以医疗需求为导向,发挥医院特色学科和医疗资源优势,努力创造条件因地制宜,重新布局、整体规划、合理使用现有空间,将西配楼进行改造,建成符合现代急救理念、符合患者人文需求的创伤救治中心。

改造后的急诊急救中心在医疗功能设置方面,以创伤救治、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四大中心为平台,集相关临床、医技科室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的优势,将院前救治、院内急诊和严重创伤救治无缝衔接,打通绿色生命通道。

创伤救治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是全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中心依托单位、国际创伤救治联盟及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单位、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创伤中心通过建立和加强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链接,建立高效的院前、院内信息交换,畅通急诊与院内各专科之间的信息渠道,建立了规范的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流程和完整的救治体系,实现了创伤救治整体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卒中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成员单位,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放射科、介入诊疗中心、放射科等多个优势学科多层次、多环节的临床资源,建立卒中中心,实现了多学科联合诊治的一站式整体化服务,以病人为核心,通过优化救治流程,以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改善卒中患者预后目的。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是最早的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之一,承担北京市及下属远郊区县的危重孕产妇转诊工作。中心依托强有力的多学科综合实力,具备完善的转诊、抢救流程,拥有畅通的绿色通道,整合全院优势学科资源,建立联动机制、不断强化质量控制、优化工作流程,对孕产妇进行全程动态化管理,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护佑危重孕产妇生命安全。

胸痛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国内最早建立胸痛中心,最早开设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是综合医院中首家通过美国SCPC 认证的“胸痛中心”,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急 性胸痛诊疗等相关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胸痛中心整合多科室力量,持续不断改进急性胸痛诊治的流程,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挽救更多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