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曹煜隆医生的援藏日记:墨脱6.3级地震时 我们距震中15公里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西藏已经10个月了。
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生活工作了这么久,我终于适应了高原环境,也熟悉了拉萨,每天都能看到的布达拉宫,每天朝夕相处的“组团式”援藏队员,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熟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角角落落,熟悉了这里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这些都成了我职业生涯中宝贵而独特的体验。
然而更为刻骨铭心的体验来源于几天前的墨脱之行——
翻山,一直在不停的翻山
墨脱,藏族人民心目中朝圣的“莲花宝地”,也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级行政区域。雄壮凛然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犹如守护神,雅鲁藏布江在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这里是一个美丽与危险并存的地方,也是医疗资源极其困乏的“高原孤岛”。
为全面深入了解墨脱县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助力西藏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西藏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4月22日,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深入林芝市墨脱县,对墨脱县人民医院进行现场实地调研。我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心内科专家张前作为调研组成员,一同前往墨脱。
然而进入墨脱并不容易。这里地处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当地人称“十入墨脱九回头”,因其地震、塌方、滑坡、泥石流、滚石等频发的自然灾害时刻影响甚至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
有人称,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说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了。真的上路,才发现确实是这样。
一路上都是山,翻山,一直在不停的翻山。一开始巍峨的群山、棉花似的云朵和随处可见的牦牛让我惊叹不已。但随着山路崎岖高低起伏,我就顾不上新奇了,开始觉得这片承载“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神圣土地上,一直在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一路道路险阻,这里地形险峻,路永远在坏、不停在修。狭窄泥泞的山路错车都非常困难,而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拉鲁藏布江河谷。墨脱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常发生泥石流、滑坡,走着走着就会有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堵住路,只能从旁边没有路的地方绕……
在翻越嘎隆拉山时,在山脚下穿短袖仍然觉得闷热,车努力的往山上盘,翻过这个山头大约需要4个小时。到了山顶,气温骤降,穿上了羽绒服还觉得寒冷。不久之后车下山,又开始脱衣服换短袖……
长时间颠簸,感觉自己像在坐船,再加上车里空气密闭,我开始头晕恶心。从不晕车的我,彻彻底底体验了一把高反加晕车的滋味。
历经20多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墨脱,而我也已近乎“虚脱”。
美丽而神秘的“高原孤岛”
墨脱作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唯一不通班车的“高原孤岛”,犹如宝剑藏于匣内不为人知。一万人口的“秘境”内,医疗资源困乏,甚至婴儿年出生率刚刚破百。尽快投入工作、尽快为墨脱百姓送健康,援藏医疗专家们马不停蹄地展开调研。
在墨脱县人民医院拉珍副院长的陪同下,当地医护人员向调研组介绍了近来的相关工作情况。我们一同走进墨脱县人民医院门诊、急诊、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及手术室等区域,实地考察具体情况。
医院感染无小事,特别是在缺少规范医院感染防控机制的西藏地区,一旦暴发院内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尤其对于疑难重症的手术患者来说,感染无异于雪上加霜。从事医疗管理专业的我,看到医院病房随处可见的快速手消设施和洗手池上方均配备“七步洗手法”示意图时,对墨脱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感到特别的欣慰。持续的医疗帮扶,让西藏基层医疗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规范操作有了极大的提升,感染管理工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援藏医疗队在墨脱的调研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诸多可行性方案。我运用自己的感染防控专业知识以及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时的经验积累,为当地医护人员示范了一系列不同诊疗过程中的无菌规范操作。针对当地道路不通,无法及时转运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现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张前提出以溶栓为主,加之远程医疗合作,来实现基层胸痛中心的方案,并建议依托远程医疗为当地医师开展远程医疗教育项目。
几天的调研让我们深感西藏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艰辛与不易,也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希望能多为西藏人民为墨脱人民做些实事。
我梦见“巨龙”从脚下呼啸而过
4月24日晚,马不停蹄的奔波和调研接近尾声,我瘫倒在床上,都不知道自己怎样睡去的。
半夜做梦梦见一条巨龙从脚下呼啸而过,然后就被强烈的晃动惊醒。看到地板在摇晃,床在摇晃,家具在摇晃,我以为自己还在梦中。
这时听到楼道上有人边跑边呼喊:“地震了,快去外面空地上!”
我一听马上披上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往外走。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下楼的。
楼外空地已经聚集很多人。凌晨四点的墨脱本应是温润清凉寂静安详,现在却充满了嘈杂与不安。
清晨的凉气让我马上清醒了,在周围人的对话中得知,墨脱县背崩乡发生了6.3级地震,震中距我们这里只有15公里。
我曾无数次设想过,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我应该如何快速反应;无数次设想过如果遇到突发意外,我应该如何大义凛然。当真正面对地震时,才发现,人其实是如此的弱小无助。
在快速有序的组织与安顿中,我的脑子终于不再一片空白。但平生第一次遇到地震的经历仍让我心有余悸。
由于在拉萨还有新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们踏上归程。一路的震后塌方和泥石流,让我大气都不敢出。看到倒塌的房屋和被强震掀翻的汽车,我的心像被生生扯了一下。
地震了,墨脱的居民怎么办?他们的房子有没有塌?这里交通不便,震后救援能不能及时开展?墨脱县人民医院有没有事?病人们有没有及时疏散?地震之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破坏,会不会出现传染病等灾后疫情?
带着对墨脱的无比惦念,我回到拉萨,通过新闻了解到震中不在人口密集地区,西藏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卫健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墨脱县人民医院有序救治伤员。我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在墨脱的几天时间,已经爱上这里的一山一水和淳朴的居民。
尽快整理调研结果,尽快因地制宜制定帮扶策略,尽快打通发展瓶颈,尽快让墨脱人民享有更优质更健康的生活,我要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墨脱之行让我想了很多
墨脱之行让我震撼,也让我想了很多。
一年援藏,感觉我们该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经过前两批援藏专家的积极开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机制已经初具雏形,但感染防控观念与意识还是较为薄弱。10个月来,我通过了解自治区人民医院各项工作、建筑布局、空间特点、制度流程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工作,循序渐进根据当地医生的知识薄弱点开展教学讲座,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指导本地医护人员翻译文献、撰写论文、申请课题,提高医生专业知识水平。除了医院里的工作外,我们下乡调研,牧区义诊、送医送药……这些都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而独特的体验。
在这里我也收获了很多感动,藏族同胞脸上流露的信任和感恩,同事们投来的赞许和鼓励的眼神,我和我们“组团式”医疗队员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的那种快乐和凝聚……这些都将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我也曾想过,万一,如果万一,我在地震中、或者在崎岖山路上、或者巨石滚落塌方中遇难,我的父母和家人一定会伤心欲绝。
但我不后悔。
因为在我28年人生岁月中,有了援藏这一段经历,让我觉得我的青春有了更多色彩,我的生命有了更多价值。
(北大人民医院第四批援藏医疗队 曹煜隆)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