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方法在伤害预防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举办

“公共卫生学方法在伤害预防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举办

    为了让北京大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临床医生了解中国伤害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开展伤害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兴趣,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公共卫生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乔治国际卫生研究中心,4月20日上午联合举办“公共卫生学方法在伤害预防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讲座由公共卫生学院胡永华院长主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乔治国际卫生研究中心主任Robyn Norton教授、悉尼大学伤害预防部主任马克.斯蒂芬森教授、中国CDC慢病中心段蕾蕾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陈永胜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何丽华博士、中澳卫生研究中心张俊华博士等从事伤害的专家分别作了“道路交通伤害”、“伤害不是事-故伤害预防原则”、“中国伤害预防策略”、“基于视频数据完成安全诊断”、“中国职业伤害现状”、“干预和政策转变一个实例研究”的学术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把疾病分为三大块: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根据已知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及中国道路交通的意外伤害问题非常严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20万,500万人受伤,甚至终身残疾。交通伤害在所以伤害中占有23%,91%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受害者中以年轻人为甚。同时带来极其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总之,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组办的“世界卫生日”首次将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可见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全球性灾难。
中国交通伤害问题相当严重,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交通死亡12万左右,67万人受伤。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预计受伤害人数将达350万。
 
     中国在预防、监测交通意外伤害方面已经开展多项研究工作,如建立以医院急诊室为主的伤害监测网络;启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儿童步行伤害调查;目前还只是数据收集阶段,大规模干预还没有开始。今后准备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大家的重视意识。
 
     道路交通伤害不仅给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同时给家庭经济状况造成沉重负责。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者死于道路交通伤害,或由于要照料残疾家庭成员而导致贫穷。相比之下投入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伤害方面的资金非常少。虽然许多广为人知的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措施可行且有效,公众对此持认可的态度,但在具体实施上投入不够。
 
     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重要但又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协同努力开展持续有效的预防工作。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预计将成为全球疾病与伤害负责的第三位原因。为了制定交通安全政策,需要有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伤害种类、以及导致发生情况和伤害种类资料,对于确定干预措施和进行监测是很有价值的。专家们介绍了寻找和纠正能引起致死性或严重交通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或设计上的缺点,并通过下列方法来减轻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减少暴露的机会;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在事故中伤害的严重程度;通过改进碰撞后的救治来减轻伤害的后果等。
 
     何丽华博士介绍中国职业伤害的现状。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发生工伤事故2.7亿起,其中有人员死亡36万起,约1.2亿童工在事故中丧生。中国近10年来每年各类伤亡事故死亡数每年10多万人。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工伤监测系统、漏报问题严重、报告资料可信度差,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来自北大医学部各附属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北京交通管理部门等近百人听了专题讲座,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公卫学院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