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全球基金第六轮项目”讨论会
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全球基金第六轮项目”讨论会
发布日期:2006-07-10
日前全球基金中国向各个机构发出征集通知,征集第六轮全球基金的项目意向书。为了提高项目意向书选中率,公共卫生学院艾滋病中心于6月26日联合公卫学院各系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同志召开项目意向讨论会。会议由院长助理王培玉教授主持,艾滋病中心主任助理朱广荣召集,各系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同志参加讨论会。
与会专家研究全球基金的要求和资助特点,针对日前艾滋病研究工作中的问题,针对脆弱人群的预防与控制进行讨论,并制定详细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等.最后由朱广荣副教授执笔完成“公共卫生学院艾滋病中心第六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意向书”,提交到全球基金艾滋病专项工作组。经过全球基金项目意向书评审组评审,公共卫生学院意向书获得通过,将被整合到全球基金国家项目建议书之中。
全球每年约有600万人死于艾滋病、结核和疟疾,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为抗击这三种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的疾病,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倡导下,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简称“全球基金”)于2002年创立。全球基金是国际卫生融资的新途径,旨在通过筹集和合理配置资源、从资金、技术和地域覆盖等方面加强受援国家应对三种疾病的能力。
全球基金是由各国政府、企业、财团、私人等捐款形成的财务机制,其特点是依靠各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的伙伴机构与组织实施项目;在保证财务和项目管理到位的同时,促进资金向目标人群的快速支付;强调受援国的所有权和可信性,培养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保留监督项目成效的最终责任,根据结果决定进一步资助。
全球基金自设立以来,通过四轮评审共批准了面向127个国家的313笔赠款,总额达31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已向受援国拨付的赠款金额达8.8亿美元。中国对于全球基金的建立持肯定态度,并积极参与了蹉商,已承诺向全球基金捐赠1000万美元。
我国很多地区接受全球基金资助,为抗击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最具灾难性的三大疾病大量增加资源。例如:全球基金第三轮中国艾滋病项目的总目标是在中国中部7个省(河南、安徽、河北、山西、湖北、山东、陕西)58个艾滋病高发贫困县减轻由艾滋病造成的影响,并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项目周期为5年(2004~2009年),主要受益人群是上世纪90年代中、早期因既往有偿采供血而导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主要包括制订有效的项目实施方案;健全服务网络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层和公众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加强政府承诺和广泛参与;提供充分的预防服务;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包括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开展抗病毒治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
(公卫学院 朱广荣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