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道之一:前进中的基础医学院

党代会报道之一:前进中的基础医学院

 
      自医学部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基础医学院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领导下,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三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实现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正在加速前进。
 
一、圆满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北京大学党委的统一部署,2005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基础医学院 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院25个党支部,471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阶段的任务。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了共识,进一步增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党的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切实可行,经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5%,并荣获医学部先进单位。
 
二、 管理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一)提高领导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
 
       03年初医学部为学院从美国引进了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的骨干人才担任院长,并更换了院系领导班子,让有领导能力、德才兼备、有创新意识的学术带头人担任领导工作,要求各系要达到国内领先,力争世界一流。其中院系领导班子换届都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院领导班子换届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系领导班子换届采取在教职工中做民意测验、上任前做就职报告、每年向全系教职工做述职报告、建立监督机制等方式。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这些管理体制改革活动。
 
    (二)扩大和健全学术委员会,发挥专家在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重新组建了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术委员会,扩大和增强了学术委员会的议事范围,健全了学术审批的标准和程序,以学术为纲,民主集中,集体领导,为学院的发展创建了学术氛围。
 
     三)率先出台人事改革方案,建立适应创建一流大学的用人机制
 
        在北京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框架下,基础医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率先启动或实施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规定(暂行)》(已实施)、《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技术人员聘任和职务晋升规定(暂行)》(已启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岗位聘任(暂行)规定》(已启动)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办法(暂行)》(已实施)。使职称晋升、岗位评定与业绩直接挂钩,使分配和产出间的关系合理化,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学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我们在岗位评定工作中建立了申诉机制,保障广大教师的民主权利和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上述人事改革方案全院教职工反复讨论,多次提出建议和意见,才逐渐得以完善。
 
 (四)适应医学前沿发展,优化基础医学学科体系  
 
        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活力来源于学科,创新人才必须在创新活力显著的学科内进行培养。近年来,学院不断对学科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合并和重建,在已合并组建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生物物理学系、病原生物学系、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新建了神经生物学系、医学遗传学系和医学信息学系,加强学科发展优势,适应医学前沿发展。
 
(五)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医学院 大量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学科带头人强化学科建设。近年来共引进20多名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优秀人才,他们均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并至少在国外受过3~5年的博士后训练,在科研和管理上有较强的能力,其中7名聘为“长江学者” ,引进的优秀人才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基本完成了学科带头人的新老交替。
 
        在不断引进国外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现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保证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在流动中保持稳定。现有教工411人,教师23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7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6人,人事部和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7人。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45人。
 
 (六)启动实验用房管理办法,加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为了合理分配实验室,鼓励多出科研成果。学院出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用房管理办法(暂行)》,并得到了全院教职工的关注,经过几上几下多次讨论,才趋于完善。此项工作已经启动,虽然还没有正式实施,但大部分退休教师已退出多年不用的实验室。这一改革措施的制定,将解决学院多年实验用房紧张状况,实验室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为加大科研成果的产出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一) 学科优势转为教学优势,教书育人成绩斐然
 
        基础医学院 不断将高质量的学科水平转化为教学优势。经学院全体教职工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推行的几项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使学院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2003年学院将基础医学课程压缩1/4-1/3,开始实施跨学科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基础医学院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4门,2005年病理学系的《新世纪病理学课程体系》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的《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大力促进素质教育》两个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编基础医学本科生用课程教材48部(不包括辅导教材),2002年范少光教授撰写的《人体生理学》、2005年周爱儒教授撰写的《生物化学》、陈慰峰院士撰写的《医学免疫学》被评为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004年吴立玲教授撰写的《病理生理学》、朱文玉教授撰写的《医学生理学》和唐军民教授撰写的《组织学和胚胎学彩色图谱》被评为了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4年9月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检查评估中,专家组认为学院“在基地建设的各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基地建设的成果达到了优秀水平”。2005年基础医学院 圆满完成了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课程总门数由原来的62门改为59门,取消了12门旧的课程,新开了9门课程。2006年基础医学院 的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到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培养,吸引他们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使之体现在个性化教育上,力争将他们培养成出色的优秀生,近年来本科生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二)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学院建立了专业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加大对教学的支持和奖惩力度,在岗位评定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相应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学工作给予一定倾斜,对于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人员,可破格定岗。对教学优秀者实施奖励,鼓励教学改革和创新。上述教学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合八年制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
 
       北大医学部率先在国内招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并于2001年由五年制改为八年制,学院正在积极努力探索有特色的八年制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学院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特别强调科学思维训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北京大学前期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领域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早抓医学科学启蒙教育、重视科学实践训练,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掌握、整合、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四、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基础医学院 科研工作成绩斐然,科研经费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在国内科研竞争力的强势地位。2002年以来获得科学研究项目448项,批准经费18706万元;其中国家重点计划如“973”获11项,批准经费1455万;”863” 获16项,批准经费1928万。
 
        科研论文在全国医学院校遥遥领先,而且在本院几个生物专业的学科论文,以及在全国综合院校的生物院系对比中也处于前列。2002-2005年共发表论文1560篇,其中SCI收录文章551篇,影响因子合计1581.35。2003年韩济生院士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上发表综述,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4.749;顾江教授在JAMA上发表通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24.831。2004年于常海教授在New Eng J Med上发表研究通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44.016; 陈光慧老师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论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9.717;于常海教授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研究通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22.738;尚永丰教授在Genes and Development上发表论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5.61;2005年尚永丰教授在Nature上发表论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29.273;顾江教授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论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3.965;蒋文跃副教授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上发表评述,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372; 2006年尚永丰教授在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综述,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1.694;尚永丰教授在The Embo Journal上发表论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053;鲁凤民教授在New Eng J Med上发表通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44.016。
 
        2002-2006年基础医学院科研成果获奖10项;独立获准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与校本部联合申请获准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院每年成功举办多次国际研讨会,进一步增加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2003年全国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院 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的整体水平排名荣获第一,充分显示了我校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国内领先地位。
 
五、大力推动学院工会、教代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学院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加强学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院于2002年制定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务公开实施方案》,05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此项工作与学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促进学院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另外,为了保障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基础医学院 制定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并将此项工作提到了教代会的正式议程。在二届二次教代会上,教代会代表首次民主评议了学院行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各位院长向教代会代表做了述职报告,代表们对院领导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此项工作在广大教职工中反响很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学院整体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学院还建立了系主任的管理机制,制定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系主任岗位职责》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监督机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每年学系主任、副主任要在全系范围内做述职报告,加强了基层单位的民主建设,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系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发挥了教职工在学系工作中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促进基层单位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底,基础医学院获得“模范教工之家”的光荣称号。
 
六、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学科专业化为目标,创新性地开展学生工作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内,学生数量最多,专业最多的一个学院。学生的特点是年级分布广泛,年龄偏低,随着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的推进,多种轨道学制建设也成为新的特点。学院以下几方面创新性的开展了一些特色工作。
 
(一) 充分利用学生两校园学习的机会,结合北大的传统和特色,探索长学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工作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长学制医学生的特点是专业课程多、学制长、医学实践环节多、学生课余时间少,他们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政治理论和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相应的开展教育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燕圆医学情”系列活动,使两个校区的学生互通有无,高年级学生身体力行去引导新生和低年级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校区改变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引发适应障碍。日常教育中注意结合北大的传统文化和特色,鼓励学生在北大校园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多关心时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
 
(二)坚持将专兼职队伍建设作为基础,以学生干部网络建设为保证,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学生全面成长创造条件,为学生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保证对学生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深入细致,基础医学院 配备了大量的兼职班主任,建立起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为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每年学院都在年底对兼职班主任进行评比和奖励,并建立兼职班主任档案,对给予学生工作的学系也给予一定的奖励。
 
        由于学生数量太多,为了更好的做好每一名学生的工作,学院注重建立学生干部网络,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形成了完善、充满活力的团学联组织,各班班委会和团支部也发挥的基层组织的作用,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宿舍长―班长班主任―年级主任―学生办公室―学院党委之间相互沟通的网状联系体系。各年级学生、各专业学生沟通良好,以学生相互影响,促进学生的稳定。
 
(三)以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带动团员意识教育,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教育主阵地和稳定的校园环境。
 
        基础医学院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10~15%以上,人数较多,流动性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委和学生办公室将支部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契机,不断加大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总支书记由院党委副书记担任,每个学生支部的书记、支委都由学生担任,但每个支部指定一名学办专职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好组织发展工作,都由学生党员负责。
 
        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上,我们采取纵向模式,以专业和班级为基础建立支部,目前学院共有学生党支部9个。各个支部的构成都是高年级带低年级,各班建有党小组,这种模式,使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开展起来更加灵活,学生支部书记定期参加学院的党委扩大会议,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根据党委的统一安排,学生支部的发展工作也不断标准化,学院每年发展的新党员约60多人,党员数量的增加,大大的推进了基础医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党建带团建,我们的党员活动以及各学生党员的表现,带动广大团员不断要求进步,学院团组织的工组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团支部也进行了标准化的建设,加强了基层团组织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团日活动和支部风采展示,增强团员意识,形成了党团组织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主阵地的环境。
 
(四)依托理科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基础医学是国家理科基地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学院领导决定,每年从理科基地中划出一定的基金,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举措使基础医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但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所到之处,各地政府和媒体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理科基地也专门设立了理科基地奖学金,为理科基地班的学生配备了专业导师,这些导师都是硕士导师以上水平,目前已有学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在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全院师生正在团结奋进,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加速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基础医学院。
 
(宣传部 党代会筹备工作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