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保持和发扬传统 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
许智宏:保持和发扬传统 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对于大学而言,传统的、以‘学术寂寞’为重要特征的学院教育已经被大规模的留学生扩招、高密度的国际学术会议、跨越国界的科学研究、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组织所取代。”
在北京论坛(2006)教育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指出,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化对于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来说,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而且有挑战。他认为:在国际化背景下,在广泛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保存和发扬自己的传统。
国际化的确给中国的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许智宏举例说,国内大学可以与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共享课程与师资,以帮助快速提升教学水平;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增加国外学习生活的经历,使他们的视野开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使大学校园更加多元化等。
许校长强调指出,国际化带来的机遇的确很诱人,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国际化带来的挑战,许校长总结为:一、国际化对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影响。国际化并不是说全世界的大学都要成为一种模式,但事实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借鉴美国的大学模式,我们如何在广泛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保存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学国际化,导致不少统一标准的形成,特别是一些全球统一标准的课程,某种意义上,这些课程已经超越了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对大学特色的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其次,大学国际化的结果之一,是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更加密切,大学开始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在市场化的趋势下,国内大学能否坚守学术独立、自由和尊严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受国际化带来的商业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国在留学生生源、跨国教育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化。在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每年仅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收益就非常可观,而发展中国家流失了大量优秀人才,这是不得不认真应对的巨大挑战。
谈到北京大学应对国际化挑战的对策时,许校长介绍说,第一,北京大学将积极参与大学国际化,同时坚持北京大学的传统与特色,坚持独立的价值体系;其次,要大力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同时,继续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第三,要在继承自身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努力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