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卫生部门多点突破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卫生部门多点突破

        在近日闭幕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必须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不等于“市场化”,不能把维护群众健康的责任推给市场,更不能“民进国退”,形成“卖医院风”。高强说,要使不同投资来源的医疗机构都能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形成资源互补有序竞争的局面。公立医疗机构应转变运行机制,真正办成忠实为群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建立平价医院和病房
  卫生部要求各地,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主要目标,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转换运行机制的试点,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平价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对平价医院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

  鼓励各地探索医改方案
  高强说,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但是卫生部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整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完善。高强说,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和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在国家整体改革方案未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限制医院特需医疗
  高强要求各地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要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用于特需医疗服务的病床数不得超过总床位数的10%。公立医院从事特需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除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外,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的特殊困难。对于危重病人和需要救助的病人,要坚持“先救治后结算”的原则,绝不允许见死不救。属于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通过民政部门救助经费解决;不属于救助对象的,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或社会捐助资金解决。地方财政应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医疗机构也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实施积极救助。

  加大医院院长职责
  卫生部要求加大医院院长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下达医院院长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公立医院院长的第一责任,并严格考核。医院院长要把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安全服务,控制医药费用作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点。对管理混乱,医疗纠纷不断,群众意见很大,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医院,要及时撤换院长。

  强推政务院务“公开”
  今年卫生部将在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强行推行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制度。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卫生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疫情信息、行政许可、执法监督以及重大工作进展情况等重要事项。公立医院要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门诊及住院执业医师信息、医疗服务流程等,严格实行住院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度,设立医疗服务投诉信箱和电话,完善医疗纠纷及投诉处理机制。

  限制大医院盲目扩张
  必须加快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把农村和社区卫生作为发展重点,切实改变片面注重大医院发展的倾向。高强说,这并不是否定大医院的成绩和作用,而是从百姓利益、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出的现实选择。首先,建设一所大医院的投入巨大,抵得上建设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万个基层卫生机构的资金。第二,大医院在城市,广大的农民为了能到大医院就医要长途跋涉,加重了身心和经济负担。第三,大医院的运营成本高,会导致高收费,加大了患者的负担。卫生部要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从严控制公立大型医院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控制医院擅自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兴建豪华医疗场所,严格医院高新技术准入,抑制医疗规模盲目扩张。

  试点社区“首诊制”
  卫生部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试点,引导患者到社区就医。据悉,卫生部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将研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机构标准;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配合、双向转诊制度;将建立医院、疾病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合作与指导制度;将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将推进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

  巡查600多家大医院
  高强部长透露,哈医大二院“天价”收费事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调查结果。他还透露说,在哈尔滨、深圳的医院发生“天价”收费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前,卫生行政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就开始展开调查了。但是,查处这种恶性事件的代价太大。卫生部决定转变对医疗服务的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医疗服务监督机构,还将会同各地建立对医院的评价和巡查制度。巡查重点为三级大型医院,巡查的目的是督察医院在规范服务收费,监督合理用药,规范内部收入分配,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收到的实效。据悉,今年卫生部将对全国600多家三级大医院进行巡查。

(宣传部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