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揭示抑癌基因p53的新作用机制

基础医学院揭示抑癌基因p53的新作用机制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朱卫国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对抑癌基因p53的翻译后修饰作用的机制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近日,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学界权威刊物《分子细胞生物》(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6(7): 2782-2790, 2006),论文题目为Acetylation of p53 at Lysine 373/382 by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Depsipeptide Induces Expression of p21Waf1/Cip1,通讯作者为朱卫国教授,第一作者为朱卫国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赵颖。本研究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计划等科学基金资助。

    p53是具有广泛抑癌作用的重要基因。在各类人体肿瘤中,高达50%以上的p53缺失或变异,所以 p53的研究在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及肿瘤学界受到极大关注。p53通常依靠对其下游因子的激活或抑制来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而p53本身的修饰则是维持其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卫国教授实验室准确把握p53的乙酰化修饰这一前沿领域的突破口,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使p53的羧基末端373/382位点的赖氨酸发生乙酰化,并且证明该特异位点的乙酰化导致p53下游重要的靶基因p21激活,进而启动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为阐明p53的分子修饰模式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探索肿瘤防治新途径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
 

(基础医学院  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