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举行孟二冬同志事迹报告会
北大举行孟二冬同志事迹报告会
2月21日,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孟二冬同志事迹报告会。报告会在充满真情的讲述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场的近2000名师生师生不断以掌声表达对孟老师的敬意,很多人不时地擦拭眼泪。
会上北大校长许智宏,孟二冬老师的同事、妻子、学生,还有为他主持过手术的大夫,以及参与报道孟老师事迹的媒体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回忆了孟老师教书育人、潜心学问的人生细节,表达了他们对孟老师崇高品格的尊敬。
报告会结束后,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代表学校党政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向北大全体师生发出号召:
第一,在教学工作中学习孟二冬,进一步强化北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孟二冬老师学识渊博,教学很讲究方法,启发性强,善于把学生领进学问的殿堂,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教师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地讲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北大的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将教书育人的质量看作与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
第二,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孟二冬,发扬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孟二冬老师潜心学术、沉稳踏实、厚积薄发。北大的学者,就是要像他那样,拒绝浮躁,一心一意做学问、出精品。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大学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承者与创造者、科学技术的重要创新者,在这一新的光荣使命中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孟二冬老师,鼓励广大教师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孟二冬老师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到新疆支教,他对边疆的高等教育事业有着真挚的感情,对那里的学生充满爱,是责任心和爱的力量使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北大要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鼓励老师和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振兴做出贡献。
第四,孟二冬为北大老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全校教职员工都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学术学风建设,深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孟老师在平淡、平和、平实中体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献身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我们学习他,就必须全面地理解他的精神,用他的精神来鼓舞人、教育人,从而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
吴志攀常务副书记表示,通过进一步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北大的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更加振奋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孟二冬,1957年1月生,安徽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1980年宿州师专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教授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烟台大学任教后担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1年考取袁行霈先生博士生,1994年毕业后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两年。
他的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曾陆续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纪考>补正》、《陶渊明集译注》、《韩孟派诗传》、《中国诗学通论》等多部重要论著,发表《中国文学的乌托邦理想》等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400多万字,获国家图书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2004年3月至4月底,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仍坚持为中文系的学生和教师授课。经诊断,他患了食管恶性肿瘤。在先后经历三次大手术后,仍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日前,教育部党组正在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北京大学党委已授予他“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大学优秀教师标兵”称号。
(宣传部摘自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