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校长在2006年两会校友返校招待会上的讲话

许智宏校长在2006年两会校友返校招待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代表、委员,各位亲爱的校友
      
      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在 两会期间,我们非常荣幸地再次邀请与会的校友返回母校,欢聚一堂。虽然今天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但是对于母校来讲,校友返校的日子永远是母校的节日,应该张灯结彩地欢迎,兴高采烈地庆祝。一所学校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她的校友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北大是培养精英的地方。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母校赢得了声誉,可以说没有广大校友的勤奋努力、奋发有为,北大就不会有今天的声誉和地位。在座的各位校友就是北大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所以借此机会,我首先要对各位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更要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母校工作的一贯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还记得去年3月10日,两会代表和委员中的80多位校友相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欣赏了学生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这一年是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两步走战略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年,是“985工程”二期建设的开局之年。母校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和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下面我就给各位校友简要汇报一下这一年来的工作:
      
      2005年,学校继续推进各项教学改革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共有24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 10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自从1999年以来共有53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校上述奖项均居全国高校之首。2005年是原北京大学和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五周年,我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总结合校五年来的成功经验,庆祝所取得的成绩。
      
      这一年,母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喜人,数学学院王诗宬、环境学院方精云、医学部童坦君等3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毅夫教授和文兰教授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3位学者入选文科“资深教授”;新增21位长江学者和13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团队的总数达到10个,这些重要指标充分说明北大拥有一支全国最好的师资队伍,而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以82位院士和资深教授、近百名长江学者、108位国家杰出青年和10个国家创新团队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可持续的人才梯队,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以中文系孟二冬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孟二冬老师的事迹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宣部向全国发出了向孟二冬老师学习的号召。前不久,王选老师离开了我们,他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师德,更体现了宝贵的自主创新精神,学校党委已经决定在全校开展向王选老师学习的活动,中央也正在考虑在全国范围宣传王选老师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005年,在“985工程”二期和“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母校顺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发挥自身综合学科优势,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启动了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学科布局。新成立的工学院和分子医学研究所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等方面进展顺利;“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学术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加紧进行;我校先后成立了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蛋白质科学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感染病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与此同时,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Kavli天体物理研究所、艺术学院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2005年,我校的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加,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到校科研经费达6.5亿元,比2004年增加51%;我校连续三年科技论文引用率名列全国高校之首,医学部科研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达到2.5;根据国际SCI组织对国际主要大学和科研组织过去10年发表论文的引征频次的统计,我校化学、数学、物理、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和动物学、地球科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九个学科已进入全球的前1%。人文和社会科学也涌现出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由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工程样书——《论语》专集已经出版;由我校主持的陕西宝鸡周公庙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启动。
      
      这里我要特别向大家汇报一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这几年,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学校的整体面貌日新月异,仅2005年,我校就完成基建投资3.5亿元,竣工面积近19万平方米,校内一批学生宿舍楼焕然一新,畅春新园研究生公寓拔地而起,图书馆改造、医学部运动场改造工程已经竣工,奥运乒乓球馆工程进展顺利;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东门外成府园的土地性质已经从开发用地转为教学科研用地。成府教学科研园区的总体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包括政府学院/法学院大楼、光华企业家研究院大楼、软件工程与微电子大厦、环境学院绿色大楼、艺术学院、经济学院、景观设计大楼和前沿交叉学科大楼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大楼将坐落于此。医学部校区的医学教学科研大楼、研究生宿舍楼工程已经开工。今年还要推进未名湖北岸朗润园和镜春园的综合整治和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另外,在燕园校区内还将启动公共教学大楼、人文大楼、新化学南楼和教学学院大楼的建设。我想,等各位校友明年此时重返母校的时候,你们当年所在的院系不少可能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设备一流的新楼里。
      
      在座的各位校友大多数已经离开学校多年,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回母校,偶尔回来也只能走马观花地逛一逛校园。因此,我们今天特意安排大家参观改造后的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然后到农园学生餐厅就餐。希望大家在感受今日变化的同时也能重温当年的求学时光,并欢迎大家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校友不仅是学校的情感资源、智力资源和形象资源,同时也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学校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广大校友心系母校发展,关心母校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帮助母校。如金光集团董事长、数学系63级校友黄志源先生出资6千万元支持生命科学大楼建设;亿阳集团董事长、经济学院98级校友邓伟捐赠1千万元资助经济学院大楼建设,邓伟先生也参加了今天活动。有些则是间接的支持,如:国际关系学院院友会会长沈仁道学长,牵线帮助学校联系到香港企业家,为国关大楼建设争取了3千万元捐赠。为奥运乒乓球场馆建设而发起的“万企工程”项目,也得到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
      
      还有许多虽未曾在北大求学却一直关爱和帮助北大的各界人士,今天,我也要代表学校感谢所有支持过北京大学的友好人士。
      
      北大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关爱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相信,有了广大校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有了社会各界无私的帮助,有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北大一定会越办越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校友和朋友为北大所做的一切。谢谢大家!

(北医新闻网摘自北大校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