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教授:春风化雨 演绎精彩人生

张波教授:春风化雨 演绎精彩人生

 
——记我的导师张波教授
 
    导师张波教授,是我最敬畏的人。精干的外表,睿智的眸子,沉稳的面容,极富学者魅力,在我眼里,他就像一个磁场,牢牢地吸引着周围的人。
 
    有的人生来就是为了一份事业而活着,导师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你看见他走路的姿势,就很有特点,步履匆匆,干练而又迅疾,疲倦仿佛不敢靠近他的影子,这种快节奏是他一贯的作风。张老师的争分夺秒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导师精力非常旺盛,每天七点钟,张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中午吃完饭也很少休息,困的时候就喝一杯咖啡提提神。他经常周末加班,甚至在春节期间也来实验室工作。
 
    导师生活简朴,无论是他的衣着和饮食都非常简单。午餐总是在学生食堂买一份简易的盒饭。导师喜欢喝茶,他用的茶杯是极其普通的陶瓷杯,在超市两元钱就可以买下来。衣着更是普通,我从没有见过导师打领带,穿名牌衣服。
 
    导师学术上却是非常严谨。 他经过多年的耕耘,实现了从诊断病理学到分子病理学的过渡,又将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应用于临床诊断。能够在临床与科研两项领域取得成果的导师,成了我们心里十分了不起的人。
 
    导师 1982 年 11 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 , 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7月在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聘为我校病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病理系副主任,病理系科研主任。他是北大医学部最优秀的科研骨干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细胞癌变机理。在他领导的科研处,获得多项科研基金,有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15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985计划等。
 
    导师同时担任北医三院的病理诊断工作。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病理专家,视病人为自己的亲人,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无论是门诊,会诊还是接待病人询问,都是尽最大可能减轻病人思想负担,短时间做出明确诊断,临床中所体现的使命感,让人不由不生敬佩之心。
 
    导师担任病理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妙趣横生,课后学生询问,老师都是给以热情的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因为是系里的科研主任,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病理系其他导师的学生也经常向张老师请教问题,张老师总是耐心解答。
 
    作为导师,他经常鼓励我们认真学好分子克隆。要站在学科的前沿上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验室,他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医学科研资料,有理论方面的,有实验技术方面的。为了鼓励大家好好进行学术研究,张老师努力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定期在他的实验室举行一次学术交流会。把学生们自己课题的新进展或者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极大地活跃了我们实验室的学术氛围。通过这种自由形式的学术交流,大家不仅提高了学术水平,还锻炼了学术交流能力。
 
    张老师还是一个特别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事、做人,但是他的言谈举止,他的一举一动,对我们影响很大。导师的那种风度、那种威严、那种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典范。我一直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研究HPV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一种最小的DNA病毒, HPV可感染全身皮肤和粘膜,引起皮肤和粘膜的良恶性病变。在人类广泛传播。迄今,HPV难于用传统的病毒培养及血清学技术检测,主要实验诊断技术是核酸杂交。传统的原位杂交方法费时(需要两天时间),费力,检出率低,结果不稳定。容易出现假阳性。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经济,有效,稳定的方法来检测HPV,历时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发明了一种简易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只需要4个小时,简单,经济,检出率高,图像清晰。比美国最新的试剂盒还要简便,效果更好,实属国际领先!科研是张老师的生命,成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孜孜以求的是科研的乐趣,而明珠并非他的追求,那是留给他人的乐趣。
 
    严格的熏陶并不是一开始我就能接受的。记得有一次,张老师带来一本厚厚的英文原著,让我翻译其中的几个章节,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翻译了几段,越来越多的学术单词,让我望而生畏,北医这么多智力资源,何必费这么大劲?找了几个师姐师兄,每人几节,很快完成,喜滋滋的交给老师,该会表扬我吧?老师很快浏览了一遍,脸色一沉,"只有一节是你自己翻译的,这怎么行呢?学问是投机取巧得到的吗?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只有脚踏实地,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学有所成!"一席话,撸的我羞愧无比,一天也没敢抬头看老师一眼,自那以后,不管是翻译还是实验,脚踏实地的去做,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这都归功于张老师的人格熏陶。导师工作异常勤奋、投入,反对人浮于事。他对我们每个研究生所从事的课题进度都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时间进度。导师工作头绪繁多,但工作效率很高。思路清晰,系里研究生解决不了的难题总是在他那儿迎刃而解。
 
    导师常同我们学生交流思想,非常尊重学生的科研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认真去做。有时候给学生讲他自己的求学经历,让人觉得格外亲切、诚恳。
 
    对待自己的学生更是呵护有加,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初到北医,人地生疏,每一个刚来的学生,老师都亲自过问饮食起居,交代注意事项,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阳光明媚的春季,硕果累累的秋天,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张老师会带领实验室的学生出去郊游,爬山。冬天和学生出去吃火锅。散居世界各地的学生回国探亲,首先要看的就是张老师,每当此时,张老师的脸上洋溢着欢欣的笑容,那发自内心的欣慰,让我们这些在学的师弟师妹也由衷的高兴,和他们交流着北医的感受,国外尖端科技的进展,对老师的感恩,在融洽的气氛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导师是个平凡而又非凡的人。他的博学多才、品质为人,使我受益匪浅,受用终身。从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学到了导师的很多理念。能够在读研期间遇到这样的好导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幸运?!
 
    路正长,老师正逢盛年,又遇北医改革的机遇,愿老师春风化雨,在医学舞台上演绎精彩人生!
 
(张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