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全面推动我校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
团结协作,全面推动我校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
发布日期:2006-03-30
2006年2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在药学院会议室召开了“临床药学专业人才教育研讨会”。医学部教育处蔡景一、王维民处长、药学院刘俊义院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多年来致力于临床药师培养工作的李大魁(协和医院)、王汝龙(宣武医院)、彭名炜(天坛医院)和鲁云兰(北大医院)等药学老专家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临床药学教学基地(北大一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世纪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天坛医院、友谊医院)和肿瘤医院的药学专家、本系全体老师和研究生(含2001和2002级药学六年制和统招三年制)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系主任史录文教授主持。
会议听取了01级药学六年制临床药学方向张文悦班长代表同学们所做的学习心得。同学们一年来的专业课、特别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和见习体会引起了与会知名药学老专家的强烈兴趣和共鸣,他们纷纷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围绕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长期卓有成效的工作经验语重心长地谈了各自的看法,并对学科的健康发展寄予厚望。随后,我系邵宏老师就全面培养临床药学高素质人才模式、整合现有的人才、教学、科研与信息资源,以及六年制临床药学方向的论文和临床培训计划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阐述和汇报。
临床药学是新兴学科,目前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矛盾是合格人才的缺乏。药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开展临床药学教学工作,是国内较早开展临床药学教学工作的单位之一,在全国临床药学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窗口作用。我们现阶段对临床药学的定位是做医生的助手和病人的朋友,应努力寻求医与药的结合点,“医药相长”。临床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需要长期耐心、踏实地做事,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除了学校的努力,我们还应积极推动目前医疗模式确切地说是药疗模式的改变,进一步推动政府政策的完善,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到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与会领导与专家就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主要建议归纳如下:
1. 临床药学教学、科研组织模式:(1)半年的临床医学课程设置可不按传统分科(内外妇儿等)而按器官系统来创新安排。老师应从三院扩大到其他各大医院,选出一批固定的用药经验比较丰富的医师上理论课,讨论课程可组织更多的药学专家参与。(2)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教学科研组织,形成固定网络。(3)药讯应通过网络组织起来,既有普遍性也有各医院的特色。(4)充分把各个基地的资源整合起来,在明确的临床实践目标下统一学习内容。
2. 临床药学实践课程的具体评估方法:(1)启动学生评价教师机制,挑选优秀老师。 (2)从大纲和教材评估教学效果。(3)继续采用医药专家联合小组形式对学生进行临床课程的口试以评估教学效果。
3. 论文的组成与内容:(1)发表论文的认定杂志纯药学味太浓,应补充一些临床相关专业的杂志。(2)论文要求与国外不太相同,国外实践性很强,应把论文的具体要求细化,例如论文的形式、答辩内容及标准等。(3)研究生还是应该有科研思维,但论文可以适当降低纯理论研究的标准,应同步深入临床开展工作并总结工作成果。(5)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通过一个临床药师考试。
4. 教材建设与研究生课程设置:(1)应按照学科规划着手编写宏观全面的教材。进一步提高讲授水平,注重系统性。(2)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重视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动学的知识积累。(3)增加医学伦理学、法律、各国医疗(保险)体系简介。
5. 培养目标与专业倾向:(1)高素质人才,即既有相当实践水平、又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人才。(2)理论与前期实践全方位培养,后期论文工作深入某研究方向,研究专题依照临床分科。
会上,教育处蔡处长、王处长、药学院刘院长对我系多年来建设临床药学学科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临床药学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并对我系的学科建设工作表示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最后,史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医学部、学院和临床药学教学基地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长期对本学科的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我们正在努力完善北京大学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我校在全国的窗口作用。为有效整合资源和服务于社会,着手准备进行临床药学职业(专业)学位(相当于国外的药学博士Pharm.D)的申请。计划建立北大临床药学教育实践中心,夯实和扩大临床药学教学基地的建设。相信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教学基地的医药专家们以及我系师生的团结协作下,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必将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临床药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