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美合作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07-07-19
经卫生部批准,并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协商,“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2007年度工作会议,于7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河北、山西、江苏和浙江省30余个县(市)的140余名代表,同北京大学医学部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美方合作单位的几十名专家欢聚一堂,总结2002年至2007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共同研讨新的“中美妇女儿童与家庭健康合作项目”工作计划。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刘雁飞司长代表卫生部蒋作君副部长到会讲话,他高度评价“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在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祝愿中美双方在新的合作周期中为两国及世界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卫生保健服务方面做出新的贡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健康促进协调中心主任凯瑟琳·托米(Kathleen Toomey)博士专门为大会发来讲话录像。她说,叶酸预防了很多出生缺陷的发生,并拯救了世界上许多人的生命;横跨20多年的科学研究及其高质量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将为改进和完善科学研究、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指导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伟岗副主任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对“中美合作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司邓文奎副司长、卫生部国际合作司亓庆东副司长、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妇女处王斌处长、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杨文忠副主任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严仁英、彭瑞骢和籍孝诚等资深教授到会。
李竹教授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国家出生缺陷与残疾发育中心埃斯特·苏玛托罗(Esther Sumartojo)博士,分别对5年来“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的工作进展以及25年来中美合作的成功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河北省满城县卫生局孙增科、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陈华、河北省香河县妇幼保健所张伯兰、江苏省常熟市中美合作项目办公室罗英分别介绍了“孕前保健的社会营销”、“加强生育健康电子监测”、“叶酸强化模拟研究现场工作”和“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的工作经验。 郝玲、李松等专家报告了“叶酸强化模拟研究”和“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可行性研究”的科研成果。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教授代表中美双方宣布了对“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
李竹教授代表中美双方报告了2007至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第三个周期的合作工作计划。李松、任爱国、叶荣伟、郝玲、刘建蒙和李辉等分别就“监测系统的扩展计划”、“孕前保健服务推广”、“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生物标本采集及实验技术”、“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和“项目组织与管理”等重点基础建设工作进行了布署。刘建蒙、靳蕾、美国密歇根大学培西·罗佐夫(Betsy Lozoff)、美国埃默瑞大学汤宜朗和雷那尔多·马托利尔(Reynaldo Martorell)、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阿道夫·科瑞亚(Adolfo Correa)、美国华盛顿大学米歇尔·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和郝玲等中美专家分别就“孕期营养”、“叶酸干预人群随访”、“铁缺乏对婴儿行为发育的影响”、“自闭症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孕期营养和儿童营养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健康结局”、“孕期糖尿病”、“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和“儿童白血病的群组研究”等做学术报告或课题介绍。
(陈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