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在“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构建创新型社会”研讨会上的致辞

韩启德在“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构建创新型社会”研讨会上的致辞

(2007年7月21日 美国休斯敦)
 
尊敬的各位学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大家相会在美国南部著名的城市休斯敦,出席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科协和学苑出版社协办的“21世纪中国”研讨会。来自各地近百位留学人员济济一堂,共同研讨留学人员与构建创新型社会这一重要议题。借开幕之机,我谨代表主办和协办单位,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光临盛会的各位留学人员代表、各界嘉宾、各方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研讨会大力支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人事部、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本届研讨会付出辛劳的海外协办单位中国旅美专家协会、美南中国专家协会联合会等留学人员团体,表示诚挚的敬意!向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广大留学人员及其家属,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中国近代史上的出国留学始于1872年,迄今已有130多年。在百年留学漫漫征途上,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留学人才,肩负着中华的希望、民族的重托,前赴后继、远涉重洋、筚路蓝缕、发愤图强,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为架起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学群体中涌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群星灿烂,以先进的思想、开放的胸怀、卓越的智慧、伟大的实践,辉映在华夏广袤的星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出国留学热潮,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百万之众,大大超过了以往100多年留学人数的总和。留学人员中许多人拥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独具的东西文化兼容优势、广博的科学与社会知识、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成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关心留学人员。早在5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比喻留学人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曾亲自安排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留美学者。他殷切希望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为国服务,他曾说:“要作贡献,还是回国好”。江泽民同志称留学人员是跨世纪的建设者、祖国的宝贵人才、我们未来事业的脊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这其中,就寄托着对海内外广大留学人员的殷切期望。
 
  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适合国情的道路。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9.6%的速度持续增长;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3万亿美元,增长了8000多倍;外贸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增长85倍。继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之后,中国又形成了环渤海、环北海经济圈,后发优势明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重庆与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等,整个国家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蓬勃发展、异彩纷呈,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到处充满生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繁荣强盛、人民富裕安康的成功之路。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面貌深刻变化,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历史的进程,为中国的发展开拓出前所未有的空间,也为广大留学人员开辟了发挥才智、锐意创新、缔造成功的广阔天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不仅为远游的学子哺育过文化的血脉,也为留学人员报效祖国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中国要多出“大师”。我想,我们留学人员因为海外求学经历,更多地近距离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管理理念,使留学人员这一群体拥有了独特的优势,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对总理的呼唤发出更响亮的回声。上世纪80-90年代,和在座的各位学长一样,我也曾有过到美国留学的经历。海外留学,使我更真切地理解了海外学子身居海外、心系祖国的拳拳爱国之心;回国以后,在不同岗位体验着为国家服务的感受,使我更深入地体察到祖国发展的脉动,以及对知识、对人才、对创新的迫切需求。我深信,在风华正茂、藏龙卧虎的世界各国的中国留学人员群体中,未来一定会涌现出不同领域的“大师”,成为国家的栋梁、创新的先锋、民族的骄傲!
 
  进入21世纪,创新浪潮遍及全球。欧美等发达国家,奉创新为国家战略,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以创新为国家发展方向。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创新浪潮,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只有融入时代潮流,加快创新步伐,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05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就是希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所有这一切,都在召唤和期盼着广大留学人员的参与和贡献!
 
  身居海外的留学人员,可以有多种途径和不同方式参与祖国的建设和构建创新型社会。根据我的体会,希望大家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一,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随着科技和交流手段的发展,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进入可以集聚全人类物质和思想资源为我所用的时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国际间经济、技术上的合作,也需要思想资源、机制设计、文明经验上的合作。留学人员具有中西文化的比较优势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融合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条件,因此有着很强的建言献策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大家发挥优势,对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予更多地关注,提出更有价值、有深度,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第二,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祖国。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留学人员历来就是自主创新的先锋。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创始人大部分有留学经历,新中国重大科技创新领头人也有不少是留学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学有成就的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创业,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尚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学子也时刻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发展,以各种形式投身于祖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祖国需要广大留学人员继续发挥人才、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促进中外交流与和谐。广大海外学子远离故土,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经过多年辛勤努力、艰苦奋斗,许多人已具有一定政治影响、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专业造诣,在海外社团和主流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发挥桥梁作用,当好先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使者,搭建中外沟通的平台,以民间的、创新的方式与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往,为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在休斯敦举办“21世纪中国”研讨会,希望大家继续围绕留学人员与构建创新型社会这一主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构建创新型社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外构建创新型社会的经验方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我渴望从大家的发言中得到可贵的启示,愿与大家分享沟通与交流的快乐,更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进一步拓展留学人员为构建创新型社会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思路。
 
  各位学长、各位朋友,今年7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讲话中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让我们携起手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共同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共同开创”,包括留学人员这一优秀群体的每一位成员。我相信,在构建创新型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留学人员一定会有不凡的作为。在你们中间孕育出的有朝阳般的热情和能量,将形成强大的动力,为我们这个东方朝阳般的大国,添上一份升腾的力量。大诗人李白当年所吟唱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是对当代中国留学人员龙腾虎跃壮丽图景最真实的写照!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韩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