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师生共同感受《青藏线》
北医师生共同感受《青藏线》
发布日期:2007-09-12
2007年9月11日晚,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宁先生带着他继《紫日》、《嘎达梅林》后的又一部全新力作《青藏线》来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始了该片在北京范围内的又一次小范围试映。导演冯小宁、女主角刘晓微与广大医学生共同感受了中国铁路人的钢铁精神,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骄傲——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医学部教育处王维民处长也参与了此次观影活动。
影片以一个铁路建设者的视角,选取了青藏铁路建设前后几十年中的几个段落,反映了95年间几代铁路人为了这条世界最高的天路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将自己的汗水、泪水乃至生命奉献给这片纯洁土地的历程。在观影过程中,全场师生无不为之感动、落泪,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之中,不时可以听到同学们的抽泣声。青藏铁路是迄今为止技术含量最高的铁路工程,影片也反映了这一点——对技术难题的攻克,对高原缺氧的克服,对环境的保护都表现了建设者们的智慧与勇气。
影片结束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自己对演职人员的感谢。王宪副主任邀请导演与主要演员上台与师生进行会谈,许多师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感、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为自己能够参与影片试映并与中国知名导演交流感到幸运,冯小宁导演也承诺以后尽量多带优秀影片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同学们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有拍摄的困难,难忘的摄制经历,演员的感触以及对于电影商业化的思考等等,冯导都为大家做了细致精彩的解答。他表示这部电影从拍摄完成到与观众、媒体见面,所有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被感动落泪,影片采用的人或事均来源于铁路建设中的真实事件,而他认为正因为影片反映的是中国铁路人的铮铮铁骨,反映中华民族的骄傲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回忆艰苦的摄制过程,他为大家讲述了工作在青藏线建设中的年轻大学生的故事,正是在采风中的经历鼓舞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影片拍摄。谈到电影商业化,他也承认许多艺术家在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走弯路,真正的艺术家一定会从群众的意见中不断吸取经验,修正自己。审视自己的从影经历,冯导为能给广大群众拍出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电影感到自豪,对于自己以往的作品如《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等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并为观众所喜爱感到欣慰。我校两个老教授曾工作于青藏高原,他们也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片高原的热爱之情,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献身于西部建设之中,他们说到,年轻时经历的磨难锻炼是人生中很宝贵的财富。
同学们对1个多小时的交流意犹未尽,最后王宪副主任希望同学们今后要传承青藏铁路建设者精神,并请冯导和主演刘晓微在《青藏线》的宣传海报上签名并赠送给医学部的师生。
散场后许多同学围绕在冯导身边签名留念,在回宿舍的路上还在热烈讨论着电影剧情。
《青藏线》马上就要走入全国各大影院,同学们在祝愿影片票房获得佳绩的同时希望更多优秀的国内外电影可以走进校园,也祝福中国电影的明天更加辉煌!
(医学部教育处 学工部)
附:冯小宁简介:
冯小宁--编剧、导演、摄影
冯小宁,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
主要电影作品:《大气层消失》(1989年)、《战争子午线》(1990年)、《红河谷》(1996年)、《黄河绝恋》(1998年)、《紫日》(2001年)
主要电视剧作品:《病毒、金牌、星期天》(1988年)、《北洋水师》(1993年)、《大空战》(1995年)
获奖情况: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导演奖(1988年)、“童牛奖”最佳故事片奖(1989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1990年)、南斯拉夫国际环保电影节“银松奖”(1994年)、日本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95年)、“华表奖”最佳导演奖(1996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7)、伊朗第17届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银幕奖”(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