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追求学术,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激情

韩启德:追求学术,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激情

——韩启德在2007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7年9月3日)
亲爱的2007级研究生同学们:
  首先,我要对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情的欢迎。今天是你们又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大家对未来的学习一定充满了憧憬,北大、北医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对你们寄予很高的期望。我期望大家要追求一流的学术,做出一流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要做研究。我非常同意王海燕教授刚才讲到的,我们心里一定要想明白:“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研究,我们是干什么来了”。我认为,北医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定位要非常清楚,这就是要追求一流的学术,做出一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什么是一流的学术?我非常赞赏王选院士所讲的,一流的学术,就是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揭示自然界的未知的重要规律,而不是在人家已有的成果上面加一块砖,垒一块瓦。“立地”,就是要把你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一直做到应用,产生效益。
  我们还有临床技能型研究生。对于他们,我希望大家追求当一位名医。什么是名医?就是别人诊断不了的病,你能诊断出来;别人医治不好的病,你能治好。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能够创造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能够把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成对病人新的诊断或治疗方法。
  追求一流的学术,要有一流的志向和抱负,还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激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把科学作为自己的热爱,把科学的真善美作为自己的追求,把科学内化成我们精神的一部分的时候,才有产生伟大的科学思想的热情和灵感。”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化学家桑格曾经说:“有的人投身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得奖,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要想真正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对它有兴趣,必须做好进行艰苦的工作和遭到挫折的时候不会太泄气的思想准备。”从事科学研究,一定不能失去这种精神和这样的激情,惟有这样才可能做出好的成绩。
  追求一流的学术,就必须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要博学。大家知道,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5篇开创性的论文。这5篇论文都对学科,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但是,去探究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成果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与他1905年以前,大概3到4年的读书小组活动密不可分,他们这个读书小组被称为“奥林匹克学院”,不仅学习物理学、数学,更多的是学习斯宾诺莎、休谟、马赫的哲学著作,除此以外,他们还阅读大量文学著作。正是博览群书加上集体讨论,使小组成员在科学上打开了思路,拓宽了视野,产生了全新的思想,为日后的创造性学术贡献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的研究生,如果对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学说、遗传学都不能掌握的话,大概也看不懂《Nature》、《Science》,如果我们连《Nature》、《Science》都不看的话,恐怕难以有全新的创新的思路产生。
  我建议大家还应该学习一点科学史,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获得启示。
  此外,我认为,我们今天要取得原始创新的成果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应该是学科交叉。我们每个人手里,除了自己所学习的主要专业以外,还应该另外学习一个学科,甚至于两个、三个学科。当你在学科交叉之间找到结合点的时候,离原始创新就不远了。
  外语是一门重要工具。在今天知识爆炸、全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很难吸收最新的知识,同时无法与国际同行直接交流,从而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分析、推理、在复杂系统面前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论文写作、语言表述的能力,等等。研究生期间,也许不能人人都做出原创性的成果,但是一定要努力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取得一流的学术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今天,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大家动脑子却越来越少。能否取得创新性的成果,我认为主要因素并不是实验条件,而是我们的大脑,取决于自己是否有思想能力。今天的信息是海量的,像大潮一样,一浪冲击着一浪。但是,它们不过是信息而已,只有当这些信息被归纳成系统的时候才成为知识。但是知识并不能自然地产生力量,必须转化到我们的头脑里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才能成为智慧,成为我们创造世界的力量。所以,每个人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我们探求世界真谛的大门。《中庸》里面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审问”、“慎思”、“明辨”都是思想的过程。“审问之”,就是要善于怀疑。科学研究需要有怀疑精神,要有挑战教科书和前人成果的勇气。 “慎思之”,就是如胡适先生所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在我们得出每一个结论之前都要谨慎,要有大量事实依据证明我们的结论。“明辨之”,就是注意复杂性,注意正反的辨别,因果的辨别,提出并且找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经过思辨的结论才是坚实的,惟有做到审问、慎思、明辨,才能把掌握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
  取得一流的成果就要严谨求实,克服浮躁的学风。近些年来,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学风有所抬头,作为北医的研究生应该鄙视和拒绝这样的风气,要弘扬“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宁愿从事值得映雪十年去研究的学问,而不去追逐容易博得掌声的时髦玩意儿”。在北医的研究生中要严禁发生学术不端的行为,一经发现我们将严厉处置,决不留情姑息。
  最后,我认为要作出一流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要砥砺品格。“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这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也只有做好一个人,我们才能够理解生活,享受人生。要做好一个人就要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民众,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树立远大恢弘的志向。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位,培养人文情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就是要“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对别人承诺的事情就要做好。“恕”就是要宽恕,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季羡林先生和王选院士经过总结提出一个更简单的办法,说如果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或者和关心自己一样的人,就是一个好人。我们天天都在处理这样的关系,只要记住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好人。  
  同学们,我们中国曾经有过辉煌,但是近三百年我们错过了发展的时期,落后了,而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国力增强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华民族今天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在这个和平发展时期,能够壮大自己,能够使中国强大起来。但是我们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受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要越过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时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去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个战略要我们大家为之奋斗。作为研究生,作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你们应该有这个志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路就在我们脚下,我衷心地祝愿大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