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世界是你们的

韩启德:世界是你们的

——韩启德在2007年医学部本专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7年9月2日)
  
亲爱的新生同学们: 
  
    你们经过艰苦的努力,以高分被北大医学部录取。我为你们自豪,也为你们在北京大学,在北医,开始人生道路上新的征程而感到高兴。请接受我最衷心的祝贺,欢迎你们加入到北医这个大家庭!
  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一定踌躇满怀,激动,自豪,但又紧张,迷茫,好奇,……因为对你们而言,医学是一个全新而神奇的领域。
  今天我们相聚北医,相聚在你们未来人生的起跑线上,我给新同学提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二,要开阔视野,确定恢宏志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呢?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十几年的时间都在用于“应试”,努力攻读几本教科书,谈不上“读万卷书”,至于“行万里路”就差得更远了。很多同学基本上行于校门与家门之间。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缺少认识和了解。我认为对大家来讲,首要就是要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同学们在中学学习过历史,但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感受过历史呢?有没有用心去理解过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社会和我们共存的这个世界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展到今天,到底走过怎样曲折的道路?特别是近三百年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殖民主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我们却落后了,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逐步发展,国家逐渐强盛,随之而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又有资源、环境、和平发展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懂得和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北京大学从来就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旺紧紧地连在一起,北京大学的师生从来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作为北大的学生,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和中国的情怀。
  我们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可以思索一下,除了中医以外,现在我们实施的诊断、治疗方法,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发现的呢?我们将来还只是坐在医院里等着病人来看病吗?
  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可以想一想,解放后,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而改革开放以后,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却发生了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广大农村发展落后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公共卫生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呢?我们的医疗卫生的体系怎么改革?在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我们的公共卫生为什么一定要跟着西方发达国家后面走呢?
  药学院的同学想一想,除了中药以外,我们现在用的药有多少是中国自己发明的?尤其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的药物,全部来自国外。我们有没有责任?我们医院里的临床药师,数量微乎其微,很多“三甲”医院没有临床药师,不能很好地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我们该做些什么?
  护理学院的学生要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医院里的护士还在做大量护工的工作。我们怎样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来改革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想一想南丁格尔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是怎样在实践当中发展出一个全新的、现代的护理概念。学习南丁格尔,我想,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想告诉大家:你们将来毕业以后,要去解决的问题远远超出我们现在医学教育体制设置的专业所规定的内容。你们任重道远。
  因此,我们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作为北医的学生应该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要去引领潮流,成为领袖人物。同学们都很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们应该保持这样的气概,否则成就不了大事业。
  第二,保持充分的自信心
  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是自信的。你们在中学时多数是班里的尖子,你们能考进北大和北医,更有理由自信。但是,我还想告诉大家,当你们进入北医,所有的尖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不再是尖子了,甚至排到很后面去了。在这种时候,我希望大家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一时、一事并不能决定终生,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他人总在你前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特别要相信自己的强项,要保持自己的强项,保持自己的个性。只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成功。我希望大家记住:To be confident, to be yourself, to enjoy yourself.
  第三,要把书读活,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更不要读书死
  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远远比不上知识的更新。知识是海洋,我们不可能把海洋搂在怀抱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这个海洋里面游泳,随时抓住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一个人学识的高低,并不是以了解知识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把多少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思想。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包括医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不利于创新。创新需要三个条件:想象力,激情,个性。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医学教育,往往与这三点相悖。你们此刻可能向往了解人体的结构,对解剖学感兴趣,因为影视剧中的侦探片里,解剖学对案件的侦破往往起了决定作用。但当你们真的开始学习解剖学的时候,当老师要你们去记住一块块骨骼和肌肉名称,记住血管和神经走向的时候,你们可能就会觉得解剖学怎么是那么的枯燥。等到毕业的时候,大家对医学的想象可能还不及现在。只有自发的问题,才会感到亲切;只有当我们自己真正想了解一个问题时,才会有兴趣;只有对有兴趣的事情,才会有激情。而我们现在的医学教育往往不注意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而是用考试来强迫大家死记硬背,怎么可能产生激情呢?古时候学习八股文,“头悬梁、锥刺股”是可以的。今天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新创造、新发明,光靠下这种苦功是不行的。当今医学教育在很多时候遏制受教育者的个性。不管个人的兴趣不同、擅长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均以千遍一律的分数来要求大家。结果必然扼杀个人的天才和才能,丧失创新的天赋与激情。
  我讲这些并不是否定我们所有的做法,近些年医学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老师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已经有了一些改进。但是总体来讲,我们医学教育改革还没有成功。需要包括在座的你们的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勇气,用我们的智慧,投身医学教育改革,努力保持我们的想象力、激情和个性,增强我们的创造能力。为此,我劝大家在学习中做到三个“不要”。一不要把分数、名次、奖励看得太重;二不要太受课程和教科书的束缚;三不要约束自己的兴趣。当然,勤奋仍然是前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四,要全面发展,增长才干
  中国历来就有“育人”还是“育器”的说法。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能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理解时代的人,一个理解生活、懂得生活的人。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校里一定要注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除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外,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创新的素质、吃苦耐劳的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在这里,我还是特别要强调一下提高人文素质的问题。同学们从小到现在关心自己学习,希望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但是可能很少去考虑人生和理解生活,往往忽视人文,而人文恰恰是不可缺少的,“关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就是人性和教养;人文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和发展的尊重和关怀。有一句名言:“上帝指引方向,科学家去完成细节”。我愿意修改一下:“人文指引方向,科学与技术去完成细节”。或者说,人文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而科学技术解决怎么去做的问题。人文素质,就是人文在我们身上的反映,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与情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深厚的人文素质能够使我们提升自己的品味、扩展自己的胸襟,感受周围世界的真、善、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同学们都要走进医学领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去感受医学。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医学更是对人类的关怀,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的手段。人类永远不可能彻底战胜疾病,医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可能治好患者,更多的只是帮助病人减少痛苦,从情感上去给他们一种安慰。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行医是一种高尚的使命,是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人文素质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更是一种情感、一种情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能靠灌输,也不仅仅靠我们读书,更重要的是靠我们去感悟。我希望大家能够热爱艺术,热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电影等等。因为只有在艺术当中,在好的人文环境里,主动去吸取,细细地去领会,逐渐、逐渐地把对人类的关怀,对人的理解,对这个世界真、善、美的理解,化成一种自己内心的感受,变成一种情操的时候,才能说我们的人文素质真正提高了。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当中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处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我们要做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组织起周围的人来从事某项事情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只会写文章的人。我建议同学们为了做到这些,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假期的时间或者其他一切有可能的时间,多到社会上去看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包括尽早地到我们的实习医院去,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病人、了解我们的大众。哪怕是出去旅游,我也觉得比总关在校园和课堂里面死死地读书要好。因为这些都能够提升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大学期间,学生社团比较多,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也为学生干部提供了发挥才干的舞台,我希望人人都去做这种干部,我希望设立更多的学生干部的岗位,人人都能去实践,去发动周围的人完成集体的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
  上面所言,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提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砥砺品格,学会做人。《论语》讲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里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是修身。报纸上有一种说法,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责任不在年轻人。同学们今天迈进北医的大门,在这个大家庭里,首先要培养做人,就是“修身”。如何修身呢?《论语》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忠”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对别人、对社会负责任。 “恕”既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学们,今年是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对留苏学生发表重要讲话50周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这个声音响彻了半个多世纪,是对年轻人最大的激励和希望。世界是你们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属于每个青年人,世界只属于树立了远大、恢宏志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不断感知世界,不断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有志于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青年。路就在大家的脚下,让我们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