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真正热爱科学,要有激情

韩启德: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真正热爱科学,要有激情

  在不久前在武汉召开的“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的同学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女士来校与学生交流。

  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真正热爱科学,要有一股激情

  韩启德认为,科学最根本的是追求真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地发现,怀疑目前现有的阶段,即质疑与求是。“我现在的体会是,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一般要在十几年后才能对科学真正有些理解。”韩启德说。

  现在有些青年学子面对外部的一些诱惑不能沉下心来,缺乏理想信念与执著精神,这样很难做好研究,这一部分人如何调整自己的浮躁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来?

  面对这一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韩启德以自身感受启发学生,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很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 不能读书,到农村当基层医生,突然有一个机会到学校读研究生、有机会出国学习,这在当时是最大的诱惑。诱惑任何时候都有,现在的诱惑比较多,汽车、房子, 等等,要看哪一种诱惑大。对我个人来讲,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诱惑。我之所以在前些年能够有点成就,我觉得我没有其他的诱惑,就是喜欢搞研究。”

  在当前情况下,一个人在搞研究之前需要先衡量一下自己对科学是不是喜欢,看科学对自己的诱惑大还是金钱、物质条件或是其他的诱惑大。如果不喜 欢,其他的诱惑就很难排除。爱因斯坦曾讲,只有把科学作为自己的热爱,把科学的真善美作为自己的追求,把科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科 学的灵感和激情。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关键是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把什么当作最大的兴趣。诱惑具体到每个人都不相同,但如果要做科学研究一定要对科学真正的 热爱,要有一种激情。如果一个人既热爱科学又具有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那将会获得巨大的成就。

  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是与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相违背的

  在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交流中,该校研科协主席夏娟同学问邓楠女士:“邓爷爷肯定是非常重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培养的,他平时是怎样培养您在这方面的素质的?”

  邓楠女士告诉同学们:“父亲从来不对我们说教,我是从他的言行举止中体味到他的科学精神的。”

  她说:“我对我父亲最深的体会是父亲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从15岁他就抱定了振兴中华民族、富国强民的决心。这样的一个 理念,这样的一个追求,一直坚持到他闭上双眼。虽然他有几起几落,但是他的这个理想一直没有放弃,最终理想变成了现实,让中国的老百姓富裕起来了。第二 点,父亲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无论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坚持到底。第三点,父亲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比如, 看文章时有他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不单是一般的字典,他还查《辞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怎么发音,非常认真。另外,父亲是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博古通 今,学贯中西,他也希望我们做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只要有机会他都会让我们去接受更广泛的知识。我认为父亲的这些都属于科学精神。”

  邓楠女士对现在一部分年轻人生活过于娱乐化表示担心,她希望年轻人需要有一些追求。“我们要去质疑,去追求科技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要做前人没有 做过的事,就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这就需要奉献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很难达到科学的最高境界。这种奉献精神恰恰是学术界和其他行业一些人所欠缺的。浮躁和急 于求成的心态都是与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相违背的。”邓楠女士告诫学子。

  认真思考、积累才能为将来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宝钢股份公司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肖永力、长沙力元新材料股份公司董事长钟发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 司董事长施正荣、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姚林,都是2007年“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得者,在与大学生交流时大学生们向他们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成 为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大学生怎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成绩?他们一致认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第一条是踏踏实实。大学生创新重要的是脚踏实 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认真思考、积累,才能为将来某一日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肖永力说:“无论哪种企业都希望大学生脚踏实地,有创新的毅力和发明的欲望。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从最基层、最基础的事做起,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将个人兴趣与企业发展方向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以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核心才能有突破。”

  大学毕业生刚一进企业不可能马上搞研究,首先需要认识自己,适应企业文化;从小事做起,让周围的人认可你的能力;好的企业人才济济,需要抓住机 会显露才华;搞技术创新研发人员的压力非常大,要有韧性,遇到挫折能够坚持,保持平和心态。钟发平认为,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不要太急躁,不要急功近 利,打工等训练是必要的。就业后在基层工作两三年,收获的不是人民币,是经历和阅历。卧薪尝胆、厚积薄发,将来才可能干出一番大事。

  姚林向大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经历。毕业后两三年在车间见习,当工段长、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基本是在基层。那时很年轻,经验不足,需要的是积 累,需要了解工作环境。基层工作使他对问题很敏感,喜欢思考。发现问题是起点,发现问题之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积累。他从减少事故、提高设备的稳 定性开始,直到参与大的项目。现在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得益于此前解决了无数小问题。

  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挂不上钩,如何跨越从理论到实践的沟壑?施正荣告诉大学生,自己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基础课没 学过。在实际工作中重温课堂学习过的理论,或是由于工作需要回过头去学习,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效果好。钟发平在学校学的是化学,但他最近的发明是用物理技 术解决的。他说:“科学家需要不断有新的想法,即创新。”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5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