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常务副校长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林建华常务副校长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编者按:11月18-23日,北京大学将迎来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了充分展示北大本科教学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更好地做好迎评各项工作,学校陆续开展院系迎评检查、师生迎评动员等活动。10月9日,记者就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学校部署等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林建华。

   教育部根据《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职责,对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并不是一项新政策,已经进行十多年了;然而,对北京大学而言,即将迎来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却是北大百余年历史上第一次接受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的全面检查,意义重大。在谈到了学校评建准备工作的时候,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强调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内紧外松”的工作原则。所谓“内紧”就是要加强对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和开展扎实有效的评建准备工作。在这方面,学校各职能部门早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紧锣密鼓地准备。关于“外松”,林建华常务副校长主要指大家不背思想包袱,不搞形式主义,把评估工作的各项要求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希望并要求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履行学生的基本规范和准则,把北京大学本科生良好的素质和风范体现出来。林建华常务副校长相信,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北京大学一定会在这次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评估的对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非一般理解上的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它评估的对象是本科教学的工作水平,重点考察一个学校为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办学条件、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过程、资源配置等运行机制方面的工作水平,具体涉及到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基础设施与教学经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建设、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多方面内容。其目的在于促使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可以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学校总体办学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阅,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并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招生就业等各方面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前途,从这个意义而言,评估工作与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大学是一所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大学,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充满自豪地说。多年来,北京大学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氛围、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率先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十六字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科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步入新世纪,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启动了以蔡元培校长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进一步探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人才培养道路,比较彻底地实行自由选课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期制,学生在教学计划和导师的指导下,在较大的学科范围内选择和安排自己的课程,设计与未来需求相适应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应该说,北大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革新的有机结合。面对新时期国家创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国家的需要以及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着手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战略的新规划。如何做好学校的学科发展布局?如何从体制上调动院系和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一流学术队伍?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培养方案和配套的制度环境?这些都是学校始终在思考的问题。而教育部对北京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正好为学校提供了自我审视和积极思考的很好的契机。

  “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始终是北京大学的最核心目标和责任”,林建华常务副校长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这样强调。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学校一以贯之、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的时候,林建华常务副校长这样讲到:“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本科四年是真正培养学生性格品格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大学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批判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国际视野、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固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中心地位。

  “如此看来,是否可以认为学校多年来重视本科教育的传统和各项教学改革措施已经为此次评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记者问到,林建华常务副校长点了点头,“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基础层面的工作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但北京大学长期以来重视本科教学,采取各项措施,统筹教学与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些无疑为评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平常心态对待评估”

  虽然教育部已经完成对全国大多数高校的评估工作,本轮评估已近尾声,但对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985重点大学的评估都集中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对北京大学来讲,即将迎来的评估工作将是一场攻坚战,接下来的一个月将进入冲刺阶段。当记者问到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希望全校师生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次评估时,林建华常务副校长这样说道:“我希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在思想重视的基础上,以平常心态对待这次评估。”

  采访伊始,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就提到学校此前处于“外松内紧”的状态:一方面把评估工作作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尽量不要给师生的正常教学和学业增加额外负担,不要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过多的干预和影响;另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评估工作。北大在2004年就开始进入自评阶段,学校专门成立了以闵书记和许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全体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四组一办”,即学生工作组、宣传工作组、环境整治与后勤保障组、医学部评建工作组和评建工作办公室,全面部署和开展各项评建工作。三年来学校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教学工作水平的核心部分是实质性工作的水平,比如学校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整体科研实力、校园文化与传统等。这些实质性内容,是北京大学的优势,也是北大为世人所称道的地方。但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每一位北大师生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如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和校风等等。我们在做好实质性工作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忽视这些表观层面的因素,不能因为表观的负面因素影响到我们实际工作水平的展现。因此,每一位北大人都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评估,如果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学校和各院系的教学成绩不能在评估中得以恰当的反映和评价,将会对北大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使广大师生的信心和热情受到伤害,这是学校不能允许的。“老师和同学们可以批评学校”,林建华常务副校长指出,“批评学校是有利于学校的成长和成熟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学校的工作,像珍爱自己的名誉那样爱护学校的声誉,这一点也是林建华常务副校长的最大心愿。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希望,在最后的准备阶段,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阶段,大家一定要集中精力,把北大的真实水平展现出来。

大学的责任

  接着,林建华常务副校长谈到了责任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对老师和学生负责,学校有责任为老师和学生创造学术自由、管理民主的制度环境和国际化、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领导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也对学校负有责任。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喜欢把北大比喻成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首先热爱这个家庭,承担起维护家庭声誉的责任,让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更加和睦。从历史看,北大的本科教育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学校对本科教育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全校教职员工也都为北大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国家也对北京大学寄予厚望,给予了很大支持。在这次面向公众展示北大的评估中,我们有责任向社会公众交代北大的本科教育现状如何,有责任把北大的教育成就全面、准确地展现给公众,这是当前每一位在北大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员工的责任。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强调,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最基本的责任要求就是教学行为要规范、师风学风要端正、行为举止要高雅。

  今天我们谈大学的责任,常常提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我始终认为,大学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大学要独立思考,大学要引领社会”,林建华常务副校长这样说道。在当前社会上一些功利化、世俗化的倾向中,如何保持大学的精神和人格,如何用大学的文化与人格去引领社会,是大学的职责所在。在现今社会整体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大学更应该担负起它独特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要担当传承和引领社会文化的觉悟者,自觉思考社会的发展方向,思考民族未来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学应该保留一定的纯粹性。

  大学引领社会不仅仅要靠科学发明、科学创造,还要靠大学精神、大学文化,要靠大学教师、学生的行为表现。北大师生素有胸怀天下、勇担重任的责任意识,希望北大的教师能够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以自身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感染和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希望北大的学生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既学识渊博又谦逊达理,既勇于批判又富于合作精神,努力成长为中国未来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和领导型人才。

  众所周知,这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于北京大学既是一次考验,又是一次机遇。非常考验,从容面对。林建华常务副校长相信,只要全校师生高度重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认真做好每个人的份内工作,北京大学一定会在评估中取得好的成绩!

(摘自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