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免疫学系关于T淋巴细胞发育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北大免疫学系关于T淋巴细胞发育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发布日期:2007-11-07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陈慰峰院士和张毓教授领导的实验室最近研究表明,新产生的CD4单阳性胸腺细胞在输出到外周前,在胸腺髓质区经历进一步的表型与功能成熟,这一发育过程严格遵从特定的程序;同时发现,在RelB和Aire缺陷鼠,CD4单阳性细胞的发育被特异性地阻断于SP3阶段。该研究论文刊登在2007年11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Li J., Li Y., Yao J. Y., Jin R., Zhu M. Z., Qian X. P., Zhang J, Fu Y. X., Wu L., Zhang Y.CA and Chen W. F. CA. Developmental pathway of CD4+CD8- medullary thymocytes during mouse ontogeny and its defect in Aire-/-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46:18175-18180)。
T淋巴细胞产生于胸腺。胸腺中,造血祖细胞经历CD4-CD8-双阴性及CD4+CD8+双阳性阶段,发育成为CD4+CD8-或CD4-CD8+单阳性细胞。新产生的单阳性细胞从皮质区迁入髓质区,并最终由此迁至外周。尽管单阳性细胞在髓质区的停留可以长达2周,但髓质区长期被当作T细胞迁出的“等候区”,因而,TCR+单阳性细胞在髓质的发育一直缺乏系统研究。过去十余年中,陈慰峰院士及其同事一直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并最终引起同行们对这个被长期忽略问题的关注。
研究发现,T细胞迁入髓质区后需要经过一个复杂而活跃的发育过程,方能分化为功能成熟的T细胞,同时伴随有细胞表型的动态而有规律的改变。有鉴于此,陈慰峰院士等人提出了一个由SP1-SP4四个阶段构成的发育模型。本研究通过对个体发育过程的追踪、体内过继转移实验和胸腺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程序的正确性。同时,有关RelB和Aire缺陷鼠的研究首次证明,髓质区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严重干扰细胞发育过程,使之停滞于SP3阶段,且功能不能成熟,提示SP3到SP4的转变是T细胞发育过程中一个新的重要的“检查点”(Checkpoint)。
鉴于阴性选择、T细胞功能成熟、Treg和NKT细胞的定向分化主要发生于胸腺髓质区,准确揭示髓质区T细胞发育程序将为深入探索这些重要事件提供坚实的基础,而SP3/SP4这个“检查点”的发现为进一步理解Aire等重要发育调控分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最终,这类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等疾病的病理基础,并为临床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基础医学院 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