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存生: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赵存生: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走向和全局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29年之后召开的,也是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难得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召开的。在这种形势下,党内外各种思想、意见纷至沓来,都想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施加影响。在这些思想、意见中,大量的是正确的思想和意见,反映了党和人民的思想主流。但也存在着否定改革开放、要走回头路的“左”的错误思想和鼓吹民主社会主义企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右的错误思想。面对这种情况,党的十七大集中全党智慧,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科学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的历史进程、宝贵经验和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表明了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
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提出,改革开放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又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十七大报告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定而科学的回答。
二是系统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最早是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他说:“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在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部署,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此后,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总思路、总要求和总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的创造性回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概括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将其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将其写进党章,表明了我们党的指导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三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奋斗目标,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内政外交国防以及祖国统一等方面工作的大政方针。
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我国快速发展着的实际,科学分析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发展的新要求。这些新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一个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新指标。十七大报告按照这样的新要求和奋斗目标,作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部署,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出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部署,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部署,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在继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使社会主义文明的框架更加完整;在提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形成了密切联系、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内政外交的两个大局;对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即由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修改成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已经有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
四是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使党的建设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首先,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必要的和重要的修正,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内容写进了党章,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指导理论。其次,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主线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的要求是为民、务实、清廉,并且把党的建设任务由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扩展成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出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和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再者,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以及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等。以上这些重大举措,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能够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为这个事业的胜利进行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证。
五是选举产生了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接替,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使命打造了坚强领导核心。
在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中,新人占一半;政治局委员中,有九名新成员;政治局九名常委中,有四名新成员,最年轻的只有52岁。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既年轻化、知识化又有实际工作经验、改革创新精神和了解体恤民生的干部进入党中央领导机构,这将使党中央的领导和决策、党的执政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改革发展实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因而也更能够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中央领导集体这种顺应党心民心的新老接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有了可靠的主心骨和掌舵人,这是党之幸、国之幸、民之幸。
总之,党的十七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党已经更加成熟。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发展走上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里程,理所当然地要彪炳于当代中国的史册,并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
( 摘自《河南日报》 作者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