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鼓励外资进入医疗市场 免费医疗难做到
高强:鼓励外资进入医疗市场 免费医疗难做到
编者按: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于3月18日在北京开幕。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下午举行的“和谐社会 与社会政策”专题会议上介绍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高强在演讲中称,将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欢迎外国资本进入到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繁荣壮大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高强还称,从中国国情出发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出发,实行免费医疗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需要一大笔政府开支,如果对于医疗服务没有一个科学的控制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于3月18日在北京开幕。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下午举行的“和谐社会与社会政策”专题会议上介绍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以下为演讲内容:
主席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代表中国卫生部,对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感谢论坛组织者给我提供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
卫生和健康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幸福和安康,被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卫生问题解决得好,可以不断地为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力和人才,同时也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反过来说,如果卫生问题解决得不好,人民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仅会拖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不稳定问题。因此,联合国新千年的八项发展目标,其中有三项直接涉及到卫生问题,其他五项和卫生也有密切关系。
很高兴大家在研究中国发展问题的时候,把卫生问题的发展也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一、“十五”时期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五”时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国家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卫生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各级政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加强重大疫情预警预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落实防治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政策措施。全国建立了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国家免疫疫苗接种覆盖面达到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以上。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从2003年起,在全国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与农民自愿筹资相结合,以解决农民大病医疗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6年底,全国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县市总数的50%,有4亿多农民参加,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45%。农民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明显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国家制订农村卫生发展建设规划,各级政府在五年内投入300多亿元资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 "万名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城市医师到农村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直接为农民服务,并帮助培训农村医疗技术骨干,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调整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防治结合、方便群众、低廉收费为目标,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目前,全国已经有95%以上的城市、92%的市辖区和50%以上的县级市组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2006年中央政府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有关部门就社区卫生机构建设、人才培训、服务管理等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预算,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给予资金补助。同时,我们连续三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严格技术准入和人员资格准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医疗技术操作管理办法,普遍推行医疗价格公示制度和医院院务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规范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控制医药费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健康状况,主要有三个指标,即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200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比50年代初期增长了一倍,比2000年提高了0.6 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8/10万,比2000年降低10%;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为25‰,比2000年降低37.1%,标志着"十五"时期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
二、中国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卫生事业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非常强烈。
第一,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中国处于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并存的双重负担时期。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世界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健康,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又加重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不断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这些重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群众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公共卫生体系仍相当薄弱。我国在县级以上政府普遍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有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些基层机构设备设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特别是在县乡两级没有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人员,应急处置机制薄弱,信息网络不健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当前,禽流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新发传染病,禽流感的发生往往都在农村,如果农村疾病预防体系不健全,对于控制禽流感的发生和蔓延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第三,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导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明显差距。大多数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医药费用负担沉重。在任何国家,不同人群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差距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当前出现的看病难,主要不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而是看病费用太高,部分患大病的困难群众难以支付高额费用而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医学科技水平提高和群众追求高新医疗服务等客观因素,也有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优质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基本上靠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以及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价格过高、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等综合性因素。
三、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公平正义,从我国基本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和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首先为中国的城乡居民建立起一个公平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把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维护医疗服务公益性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作为重点,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
(二)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卫生制度。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城乡群众公平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有的媒体问我,中国能不能实行免费医疗制度。我说,从中国国情出发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出发,实行免费医疗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需要一大笔政府开支,如果对于医疗服务没有一个科学的控制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要免费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要按成本收费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不应该营利,不应该牟利,不应该挣钱。
二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只能根据不同居民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约6亿农民参加,国家财政将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补贴200多亿元。2008年,这项制度要覆盖到中国农村的8亿居民。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使所有城镇企业职工都能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从今年开始,启动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为城市未就业 居民、少年儿童提供大病为主的医疗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基本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多层次、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廉价的原则,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通过必要的调控和干预,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大幅度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
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益性医院管理制度。增加政府投入,规范医院收支管理,改变目前有一些公立医院实行的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不合理制度。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医院不能把医疗服务作为牟利的手段。但是,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一方面政府应该保障必要的经费。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公立医院实行严格的监管。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扭转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
(三)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健全职能、保障经费,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流行。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类型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食品、药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严肃查处损害职工健康的不法行为,保护职工健康权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镇、村和单位活动,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合理规划医院发展,控制大医院的盲目扩张。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我们也欢迎外国资本进入到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繁荣壮大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支持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依法开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和社区服务的制度,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行业标准,建立技术准入、执业规范、质量考核、日常监管、信息发布、患者权益保障等基本监管制度。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保证安全、有效,建设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切断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医药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药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主席先生,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卫生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我们深信,在中国政府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得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谢谢大家!
(北医新闻网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