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和谐中国之魂――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熔铸和谐中国之魂――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赵存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之一,是和谐中国之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发展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全面思考、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事物(客体)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观就是人们对这种关系总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由具体的价值观念构成的,这些价值观念是一种有着内在统一关系的、系统的存在。这种系统的存在,人们称之为价值结构或者价值体系。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念以及由其构成的价值体系是有阶级性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出发点、归宿和检验标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把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坚持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地、突出地提炼了出来;另一方面把这些提炼出来的内容有机地、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内在统一关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这一创新进一步揭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从而把我们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认识,特别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进一步揭示和阐明了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内涵以及建设和谐文化的根基和支撑,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为发展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南,为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和兴旺发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纽带。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准也有了明显进步。但应该正视的是,在外来的和内生的一些错误、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价值失落、价值混乱、价值扭曲现象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不仅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思想和道德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旗帜鲜明、极具针对性地昭示了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对在全党全社会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操守,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确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揭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规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就告诉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和谐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之本。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仍在不断向前推进。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指导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大局。

    确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我们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追求,成为引领、激励党和人民紧密团结、不懈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文化的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基本内容,这样才能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也才能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揭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但揭示了和谐文化的精髓,而且指明了和谐文化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动力所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和谐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除旧布新的内核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把这两种精神结合起来加以弘扬和培育,将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规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和谐文化建设规定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且成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艰巨而复杂的,需要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在处理这些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的时候,离不开道德的规范和调节。无论是处理和解决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是处理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抑或是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都需要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明是非、辨真假、分善恶、知美丑、晓荣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其他素质的提高起着引领和保证的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贯穿和渗透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并保证其和谐发展的本质性东西揭示了出来,为其提出了正确而鲜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只有坚持这样的规范和准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建设和谐文化。

    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形成并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今日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日益深化,给我国发展进步既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需要明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不是要取消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价值追求的多样性,而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指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从始至终都要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统领和支撑;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检验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前,应特别关注党员干部、大中学生、新社会阶层、进城务工人员、低收入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和谐文化、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广泛深入地传向全世界,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亲近中国,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作者赵存生,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