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讲座:化学探索细胞―思考和难题

6月13日讲座:化学探索细胞―思考和难题

报告人:  王 夔  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

地  点:  北京大学现代物理中心阶梯教室(理教路西/光华北侧)

时  间: 2007年6月13日(周三)下午 2:30

报告内容提要
    当化学家审视一个生物学研究时,开始抱着疑问,其后又感到困惑,等到自己参加进
去,又感到深受启发。尤其在扩大和加深认识之后,便由此找到洞察事物规律的途径,以
至成为推动化学发展的推动力。往往小中见大,细微之处常成为独辟的幽径。我们可以从
化学家注意、而生物学家常常忽略的最简单的问题来看看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如何互动;讨
论从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问题(诸如化学物种,物种分布、杂质、实验方法等)如何得到
启发;从有关的生物学-化学研究众多结果中,如何看出物种间的化学相似/相异性与生物
效应的相似/相异性之间的基本关系;它们如何促使化学家产生重构化学周期表的需要和
对热力学及动力学升级的需要……或许这是化学-生物学的最基本问题。

报告人简介
    王夔 (Kui Wang; K.Wang 1928 - ) 生物无机化学家。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1949-1952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其后一直在北医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医学
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医学院及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主任及药学院院长、天然药
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
会理事长、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0年代,他在国内较早开始系统研究有机试剂,成为国内有机试剂研究方面的学术带
头人。
    60年代开展分析化学中的金属离子的掩蔽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多种金属离子的络合掩
蔽顺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70年代末以来,他倡导和开展了细胞生物无机化学研究,是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
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
    90年代后期,他集中于稀土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解释稀土金属离子生物效应的两面
性和非线性浓度依赖关系。近年来,王夔教授的研究扩展到生物无机化学的诸多新领域,
涉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金属离子的作用(铁/铜离子);金属离子-活性氧/信号系统-细胞
(增殖、分化和凋亡)对生命过程的干预和调节机理;含矿物中药的药效和纳米尺度效应
的关系;建立细胞层次上包含分离-筛选的扩展的ADME/Tox适合中药研究的平台;基于调
控病理脱矿的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研究;硬组织化学和口腔保健用品研究。
目前,王夔教授还提出建立预防药学学科,做出基于干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预防药学研
究的计划。
    主要研究成果:结合金属中毒与解毒提出大小分子配体对金属离子竞争的数学模型;
提出自由基引起软骨细胞分化异常、基质异常、矿化异常的大骨节病发病机理;提出胆红
素氧化聚集和钙化的色素型结石形成机理;发现在顺铂及其类似物与细胞作用中的一系列
化学反应,确定DNA以外的其它靶分子;发现稀土跨膜转运的自助扩散机理和阴离子通道
机理以及在与细胞作用时发生的若干反应和有关生物效应。
    他发表大量论文。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