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锋――在草原守护生命与健康
莫锋――在草原守护生命与健康
发布日期:2007-05-17
(莫峰在《在西部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2007年5月10日
我叫莫锋,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卫生局工作,今天,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基层工作的情况,我感到很荣幸。
2003年8月,我来到服务的地方内蒙古巴林右旗,在旗卫生防疫站担任站长助理,负责指导基层的防疫和计划免疫工作。记得我第一次给基层防疫员讲非典知识的时候,他们竟然连我的叹气声也记了下来。我又是好笑,又是感动。真没想到,在西部,我会变得如此被重视。
在牧区的工作是十分具体的。有一次,我在翻阅计划免疫门诊记录的时候,发现一个6岁的小女孩被狗咬伤后,打了2针狂犬疫苗,就再也没来。可是我知道,狂犬疫苗的全程注射应该是5针,只打2针根本不能起到预防效果。一想到狂犬病发作时的可怕情形,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快找她回来。我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小女孩的家庭住址,当天就赶到她家里。孩子的父亲却对我说,打了两针后孩子没发生什么事,不想再打了,何况打一针要几十块钱呢。我反复的跟他解释,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很长,现在不发病,不代表以后不发病,可一旦发病,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的,就把孩子毁了。在我耐心的劝说下,家长最终同意带孩子回来打完剩余的3针疫苗。后来,他们带着孩子来向我道谢。看着小女孩蹦蹦跳跳,天真烂漫的样子,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工作中,我熟悉了很多防疫员。他们有的已经在这里干了一辈子,有的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一样有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们也将在这里干一辈子。我们所理解的奉献,牺牲,这些高尚甚至稀有的字眼,在他们身上,早已成为岁月见证的一份平凡的忍耐,一份不平凡的尽职尽责。
作为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就要离开。但是一年以后,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这里了。这里的人,世世代代在艰苦中挣扎奋斗,却从没有丧失信心,永远是那么乐观豪爽。跟他们在一起,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我过得很充实,这里有属于我自己的事业。想了很久,我下了一个决心,我决定留下来。
2004年8月,旗政府接受了我留下的申请,我继续在卫生防疫站工作。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到了年末,组织部对防疫站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一天,我接到通知,旗委书记找我谈话。他对我说:“小莫,你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啊,全票推选你为优秀后备干部。旗委决定提名你担任卫生局副局长。你参加工作才一年半,是全旗最年轻的局长。希望你好好工作,干出成绩。”
2005年春节后,我正式到卫生局上班。我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从一名志愿者向副局长角色的转变。
我是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说实在话,干工作,克服困难,这我都不怕。但是,我的确年龄小,阅历浅,处理问题经验不足。很多老同志辛苦工作几十年,也还是局里的一般干部,怎样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我知道,设身处地从同事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自内心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是我作为一个年轻副局长的本分。所以,我经常向老同志请教,少说多做,渐渐地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支持。这一年,我分管的工作都有了一些起色,有的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当个管理者,责任是很重的。记得2005年3月的一天早晨,巴林右旗大板二中向我们卫生局紧急报告,该校二百多名学生咳嗽发烧,六十多名学生因病旷课。我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处理不好的话有可能造成疫情大面积传播,关系到数千中小学生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我立即向教育局通报了情况,带领专业人员深入到大板二中处理疫情。摸清情况后,我向旗人民政府建议学校应该采取停课措施,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经过研究,旗政府采纳了我的建议。由于决策及时,措施果断,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学生也全部康复返校。
2006年5月,旗委决定选派3名27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我被分配到大板镇兼任了党委副书记。
大板镇是城关镇,人口多,面积大,位置十分重要。我到任的时候,正好是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嘎查村土地边界纠纷、村级债务清理等问题和矛盾十分复杂。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又要抓好生产和发展。我具体分管大板镇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工作。我首先主抓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召开了全镇37个嘎查村的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合作医疗的政策、意义,带领他们深入到各个嘎查村进行宣传发动,挨家挨户做工作。开始有的农牧民对合作医疗有疑虑,不愿意参加,我就和他们算细账,讲合作医疗的好处。经过我们努力,农牧民消除了顾虑,都十分积极的参加合作医疗。大板镇有一个移民村叫玛拉沁新村,原来居住在边远的草原,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动员那里的农牧民搬迁到了大板镇区。他们成了城里人,靠打工谋生,生活比较困难。因为他们已经从农业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按政策是不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后来有不少村民向我反映情况,要求加入合作医疗。我感到很为难,如果答应他们,那就违背国家政策,不答应他们,他们本来就是农民,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做出了牺牲,从情理上应该让他们参加。怎么办?前思后想,我觉得,中央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党和国家这一惠民政策。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向镇党委书记建议玛拉沁新村1000多名村民应该可以参加合作医疗,领导最终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当一位老牧民在我手里拿到合作医疗证的时候,一个劲地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啊!”。在基层工作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老百姓的艰辛,也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
自从我留在草原的消息传开以后,我的个人问题便成了同事们的热门话题,开始不断有人给我介绍对象。说句心里话,我也想有个家。当地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蒙古族的女孩,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挺有感觉的,在一起相处的也很愉快。去年3月,我们结婚了。结婚当天,当地的领导和同志都前来祝贺,为我们祝福。由于路途遥远,我的亲人和同学没能到场祝贺,但是,我收到了许多人的祝福,我的校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特意托人送来1000元作为结婚补贴,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也在我结婚当天致电祝贺。现在,我还可以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的女儿已经满4个月了,长得十分可爱,我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莫家萌。我们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美丽的草原上,我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不知不觉,我在巴林右旗工作生活已经将近4年了。我已经融入了这里,吃羊肉、喝奶茶,和蒙古人一样喝酒、唱歌,学会了骑马,习惯了沙尘暴。每当听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我会情不自禁的感动。美丽的草原就是我的家!我深深知道,这个家还很落后,跟我的家乡广东无法相比。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奋斗!我也正在和他们一起奋斗!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在奋斗中,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祖国西部也必将早日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北医新闻网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