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 爱心无价――北大爱心社播撒爱心温暖人间
仁者无敌 爱心无价――北大爱心社播撒爱心温暖人间
5月19日晚,北京大学爱心社2007年度暑期“爱心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60余名北大学子将赴青海、贵州、广西、黑龙江等省份的贫困地区开展爱心活动。 本次“爱心万里行”活动主要包括为期两周左右的支教活动,并完成一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昔日星星之火 今日势成燎原
从1993年肇建社团时的不足20人,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注册会员500余名的燕园明星学生社团之一。十年风雨兼程,见证的不仅是壮大,还有爱心社成熟的轨迹。
今日的爱心社已建成一整套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爱心社以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另设主席团为常务机构,主持日常事务。主席团下辖组织部、实践部、外联部和手语分社,其中又以实践部最为庞大,下辖校园组、护老组、助残组和儿童组。取名“实践部”,北大爱心社“知行合一,亲历亲为”的务实理念可见一斑。
用爱浸润心灵 用爱温暖人间
实践部是爱心社“生力军”,也是爱心社撒播爱心的最大主体。
校园组进行爱的接力,在美丽的燕园传递爱心。她们服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大雨突至时,收回同学们还搭在楼外的衣服;绿茵场上折戟沉沙,送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安慰;十里长街,爱心义跑,把爱和社会共融。她们关心生活在北大的每一个人,她们关心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每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护老组、助残组、儿童组是实践部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而设立的三个组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护老组(0996年3月成立)和儿童组(2002年9月成立)尽人伦之分,担助幼之责。她们到敬老院教老人使用电脑,承办老人的生日PARTY,温暖癌症患者萧索的心灵,植愿望树为老人祈福求寿,她们到民工子弟学校和偏远农村义务支教,在河北丰宁通过建立一对一的资助关系延续他们上学的梦想,在高中、大学普及青春期和艾滋病知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护航。长空折翼,就以爱为翅膀,助你高飞。助残组(1999年3月成立)以“平等助残”为理念,走出校园,走进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她们和星星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患儿们一起开怀玩耍,帮助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翻译一些英文文件……
“沟通,从手指到心灵。”手语分社成立于2004年9月4日,宗旨是通过手语的学习与宣传,唤起社会对听力障碍群体更多的关注。手语分社组建了校内手语班,每周邀请社员或相关专业人士介绍手语知识,定期到各高校普及手语知识,组织社员与聋人机构、聋人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大型活动中承担手语歌表演活动。
大爱无言,大爱弥珍,手语分社为残缺的世界创造完美。
行者走遍天下 爱心万里无疆
“爱心万里行”是北京大学暑期实践的品牌之一。1995年7月爱心社远赴雪域高原的圣城拉萨,开启了“爱心万里行”十年不懈征程,当时北京电视台《真情曲》节目摄制组曾随行拍摄,并于同年12月7日在北京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轰动一时。十二年来,除2003年因“非典”未能成行外,爱心社已组织了十一次“爱心万里行”,三晋高原民生的困顿,祁连山脚干旱的苦恼,荆湘滇蜀教育的艰难,漠北新疆荒漠的无垠,十二年来爱心社已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2007年5月19日晚7点,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北大爱心社“07年爱心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正式举行,前外交部长,也是北大老校友李肇星先生出席了启动仪式,亲自为“07年爱心万里行”活动授旗,并应邀担任了爱心社的“爱心大使”。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搜狐等京城各大媒体和高校代表也出席了启动仪式。2007之行将兵分四路,分别前往黑龙江、贵州、青海、广西四省,重点关注各地的教育问题。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世界充满爱”的喜悦。他强调,爱心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校内,而是应该得到不断的传播和延续。他希望:“北大爱心社‘爱心万里行’将爱心播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将来还应该走出国门,把中国学生充满爱心的面貌展现给全世界人民。”
作为全国最早的学生公益社团,北大爱心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肯定和大力支持。爱心社年年蝉联“品牌社团”、“暑期优秀活动团体”的称号,2003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团中央联合授予了“学雷锋优秀集体”称号,2004年当选为北京市高校社团联合会理事单位,同年,社庆日—11月23日被定为北大“爱心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均对爱心社进行过多角度报道。已故的冰心老人曾应邀担任名誉社长,教育界的季羡林教授、厉以宁教授、朱青生教授、张翔龙教授和已故的蔡文媚教授,演艺界濮存昕、鲁健,体育界原国家体操队桑兰和刘璇都是爱心社的名誉顾问。
十四载春秋,弹指一挥间,风云慷慨,我爱心无限。北大爱心社奉献爱心,传播爱心,以一社之力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温情,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说的感动。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北大爱心社举起的“爱心大旗”必将为我们的社会增添浓浓春意。
(摘自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