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2007年科研硕果累累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2007年科研硕果累累

    2007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已经连续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原著论文,引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朱毅教授课题组发现血管紧张素II上调内皮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表达、促进环氧碳二十烯酸降解,从而使血压增加,该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 2007;104(21):9018-23);该课题组另一关于层流与核受体LXR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动脉硬化血栓与血管生物学》(ATVB, 2007 Dec 1; [in press]),该研究证实层流通过调节LXR和PPARγ活性发挥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管又飞教授课题组关于前列腺素E受体1选择性拮抗剂对血压调节作用的研究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JCI, 2007;117(9):2496-505),《自然·综述-药物发现》在同月为本文配发了述评(Nat Rev Drug Discov, 2007, doi:10.1038/nrd2426),称该研究为开发针对EP1受体的抗高血压药物提供了依据;《自然·医学》也以“To cause or not to cause hypertension”为标题(Nat Med, 2007;13(9):1026-7.)为本研究做了特别介绍。另外,管又飞教授课题组关于核受体PPARα/γ双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的研究发表于《糖尿病》(Diabetes, 2007;56(8):2036-45.),提示PPARα/γ双激动剂tesaglitazar有可能作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新药物。
 
    王宪教授课题组实验结果证实炎症可能参与脂质的代谢,该研究发表于生理学科权威期刊《美国生理学杂志》(AJP, 2007;292(4):C1493-501)。另外, 该课题组发现钙网蛋白介导细胞的缺氧/预适应发挥对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生理学杂志》(AJP, 2007,Oct 24, Epub ahead of print)。
 
    徐国恒教授课题组发现脂肪组织是水杨酸类药物作用的有效新靶点,其研究已在药理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分子药理学》网络版发表(Mol Pharmacol, 2007; [Epub ahead of print])。
 
    高远生教授课题组关于环鸟苷酸蛋白激酶以及Rho激酶的系列研究也发表于欧洲生理学科顶级杂志《欧洲生理学杂志》(Eur J Physiol, 2007;454: 913-923)、《英国药理学杂志》(Br J Pharmacol, 2007,Epub ahead of print)和《美国生理学杂志》(AJP, 2007;292(3):L678-84.)
 
    唐朝枢教授课题组关于气体信号分子网络样相互调节参与血管局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研究成果也发表于《美国生理学杂志》(AJP, 2007;293(4):R1608-18)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近年来逐渐形成了10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课题方向,通过团队间相互紧密的合作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各研究室的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高血压及小分子气体血管活性物质研究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