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维方在北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学术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闵维方在北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学术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将是一次进一步确立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的大会,将是一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大会。在十七大召开之前,我校组织召开“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学术理论研讨会,深入研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特别是深入研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党委和学校行政,向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如下战略思想: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深入全面地学习领会这些重要战略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党八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些思想都是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主题而展开的。这些思想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总体安定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相对落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贫富差距尚有扩大的趋势,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涉及到与普通群众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治安等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秉承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价值导向和工作作风。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科技和思想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方面为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操控着经济文化组织的话语权,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和文化渗透,又使得我们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吸取世界发展模式和目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符合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规律,体现了党中央在制定重大战略问题上的时代意识和全球视野。

    十六大以来,北京大学党委坚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的理论全面指导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北大党委深深感到,要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必须努力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高等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着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因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的基本任务。高校要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学生。高校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地方,是学术文化交流的重镇,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和“分化”的重要对象。对此,高校党组织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方针,不断提高领导驾驭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 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教育在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如下三个方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的关系,以办学质量为中心,统筹学校的行政、教学、研究资源,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处理好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评估体系,使得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三是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既着眼于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也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做到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第三,必须发挥学术学科优势,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研究。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高校而言,要贯彻落实好党的重要战略思想,就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和知识创新,进一步从学术理论的角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理解和研究。

    第四,必须坚持以师生为本。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能否服务好师生的教学、研究和生活,能否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检验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在队伍建设中以教师为本,在学生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学校的各级党委,一定要了解和关心师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尤其要高度关注教师岗位晋聘、职称评定和学生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既多做实事、好事,又从师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必须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本质要求。高校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地和辐射地,高校的和谐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党委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必须具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高度关注学校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隐患问题,特别是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指挥能力,把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历史在前进,理论也必然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