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课和丁香花 一位医学生心中的燕园
“军理”课和丁香花 一位医学生心中的燕园
当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时刻,我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一年之后,如今的我平静地坐在这里回忆和思考。只记得入学的那天,在高举左手宣读医学生誓言之时,我流泪了。我想,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时时刻刻都被那个崇高的理想所感、容易激动的大一新生。
得知前两年的学习要在北大度过,自是一番得意。“燕园”二字对多少人来说,不过是个不可触及的梦幻而已。基础课学习和北大其他普通理科生没有太大区别。于是很多时候都会忘了自己是个医科的学生,我只是这里普普通通的一员,快乐且自由。
“军理”课的收获
在北大要上许多通选课,通选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们不同的兴趣,还在于老师们那独特的个人魅力。
我曾经被批为崇洋媚外:喜欢外国电影、日本动漫,会为买到某件舶来品高兴很久。但是孙旭老师的几堂课就让我有了极大的转变,甚至慢慢成为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可能因为爸爸的缘故,我总是对穿军装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初识孙旭老师,是在“军事理论”课上。当一个军绿色的身影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就有了一点震撼:矫健的身影、坚毅的面庞、雄鹰一样的眼神、军人特有的威严中还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孙老师讲述的很多话题,让我们知道了和平年代的帷幕下掩盖了多少曾经的鲜血和未来的忧患。
后来又选了“孙子兵法导读”,听了“当代国防”课。这时,我终于明白了,北大之所以为北大,就是因为它的气质,因为它百年来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脊梁、与国家生死与共的精神;我终于明白了,鲁迅、郭沫若、孙中山,这些弃医从文者的报负与雄心。我终于明白,北大不仅在教我们怎样医治病痛,也让我们有了医治社会的决心和能力。
老师与同学对我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回想入学的时候,我有的只是盲目的热情与冲动。而一年之后,我的成长却令当年的自己也要刮目相看。理性与成熟已渐渐取代了冲动与幼稚,我学会了爱与关怀,懂了责任与价值,这些都是深沉含蓄的情感。在踏进北大校门之前,也曾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轻率而仓促。现在我有把握说:我能够承担我的选择所包含的责任。
回眸的一霎,一年仿佛也只浓缩为一个瞬间。明年的此时我将离开如画的燕园,去承担那份属于我的责任。这时,才发现自己是如此依恋。比之当初,爱之更切。
“休怀粉身念”
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生活自是诗情画意。春天阳光明媚的时节,来来去去都是不舍得骑车的。35楼被盛放的紫荆包围着。30楼前紫藤花也低低地垂了满树,风铃般在风中来回摇荡。28楼、29楼之间的那条不算太宽的道路两旁种满了银杏,此时,银杏树又绿了,阳光照着嫩嫩的树叶,在阴凉的树荫下抬起头,好一片晶莹剔透的绿。农园前面高大的槐树也开出了一串串粉色与白色的花,不用抬头,每次走过都是一阵幽幽清凉的花香。桃花、海棠,还有一种奇特的梅花都开满了枝头,火红热情地散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丁香树躲在这些光艳夺目的花海后面,静静地绽放着细小的紫色和白色的花朵,没有什么香味,但它们总能让我想起一句——“休怀粉身念”。
据说历史上的某一天,康有为在法源寺里,老和尚带他去看后院的丁香花,花儿虽细小,却十分坚韧,和尚写下一首旧诗,最后一句便是这句“休怀粉身念”。于是历史上便发生了惊心动魄的“百日维新”,因为那时的康有为将老和尚的教导铭记在心,为了革命就不能害怕粉身碎骨。
这是李敖在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里写下的一段往事,小说里的故事有多少是历史可考的呢?但是我偏偏记住了“休怀粉身念”,于是这娇弱的小花从此在我心里成为坚韧而执著的象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点丁香花般坚毅的品格,而与国家共命运历来是北大的传统,这花在我看来是最适合这里的。而我喜欢的还有草地上随处可见的同样细小娇嫩的紫色的二月兰。北大里的二月兰在4月开得最好,这像极了我家乡的情况,小时候总是从2月就开始盼望它们开花,可是等啊等啊,总是到了4月它才终于慢吞吞地开了,让人生气又惹人怜爱。这便是在这可爱的春天里从宿舍到教室的途中,每天都能欣赏和玩味的美景。
秋天,银杏树会铺满一地金黄的落叶;冬天,未名湖的冰面白雪皑皑;夏天,荷花池里长出亭亭玉立的荷花。但我唯独钟爱这如午后时光般慵懒的浸润在暖暖春日之中的燕园。
( 医学部06级本科生 张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