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岁月如歌三十载

北大医院:岁月如歌三十载

 【编者按】 
      30年前(1978年12月18日~22日),一幅改写中国和世界发展图景的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走上了强国富民的新长征。作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整整三十年,北大医院在这如歌岁月的洗礼中日益发展,见证时代变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历史、成就辉煌!本文以点带面回眸北大医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1978年,贾博琦教授及张树基教授共同将内科消化专业组转建成胃肠(消化)科。三十年来,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建立起规范的消化系内镜检查室、消化实验室、消化病理室、胃肠动力学检查室和专业门诊。
 
        肾脏内科是我国肾脏病事业奠基人王叔咸教授在50年代亲手建立的我国第一个肾脏病学科。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学科点,1992年成为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走过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肾脏内科已成为我国及国际公认的肾脏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和培养本专业优秀双能型学术骨干的专业基地。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病案管理工作处于简单、落后的纸质病案保存管理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病案管理事业也随之得到了新生。时至今日,我院病案统计编目室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迅猛发展,应用先进的理念和现代化技术进行医疗信息管理。
 
       从病种单一发展到收治病种齐全,从单纯的手术治疗发展到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微创和移植手术的开展,小儿外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科室收治了不同程度残障的福利院儿童及“明天计划”儿童,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拥有健康的权利。全体同仁一直在为成为每一个孩子最好的朋友、创造一片“我们爱孩子、孩子爱我们”的温馨氛围而共同努力。
 
      1920年8月,汤尔和筹建了北大医院耳鼻喉科。80年代以后陆续有大批医学应届毕业生来科工作。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北大医院耳鼻喉科在喉肿瘤的基础与临床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观点。1997年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喉外伤、喉狭窄、喉癌的临床与基础的生物学特性、眩晕与前庭功能、梅尼埃病的发病机理、新生儿听力筛查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获得了学术界的公认。
 
      1932年,梁铎教授首先开展了中国放射治疗工作,使我院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1983年,放疗科购置了美国Varian公司生产的Clinac18型加速器、荷兰Philips公司二维TPS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定位机和瑞典Selectron后装治疗机。2006年建立了专业放射生物实验室,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随着各种放疗设备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我院放疗科的发展映射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骄人成果。
 
      放疗科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科室,成立于1997年2月。10余年来,化疗科已从建科时的2名医生发展为一个拥有14名医生和15名护士的科室,并在2003年10月成立化疗科独立病房,于2004年引进UHR2000型热疗机,成为了化疗科的特色治疗之一。目前,化疗科已成长为一个能胜任医、教、研工作的成熟科室,这株年轻的小树,正伸展着它的枝桠,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我院这片沃土上不断成长。
 
      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从最初仅几位工作人员和简陋仪器设备发展到如今拥有20余人的科室。1999年开设核素治疗门诊,治疗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及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等。科室先后引进SPECT、符合线路SPECT和目前医学影像技术最顶尖的PET/CT配套医用回旋加速器,开展了高能正电子核素显像等多项新技术,并拓展了核素靶向治疗的应用范围,形成了一个兼备核素示踪功能测定、显像、治疗以及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学科齐全的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核医学科。
 
      感染疾病科成立于1955年,由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吴朝仁教授创建。1978年重新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为我国传染病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作为卫生部首批传染病国家继续教育基地,多年来对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电子胃镜及彩超检查的开展,对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更进一步,于近年开展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及重症黄疸病人,并用于外科肝移植手术前后,大大提高了重症肝病的治疗水平。
 
      骨科分为脊柱、关节、骨与软组织肿瘤等三个专业学组。八十年代以前,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病例就位居全国之首,是国内最早施行颈椎手术的科室之一;关节外科专业从70年代开始开展盘状半月板的研究和半月板切除术,80年代开展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随后全面开展人工膝、髋、肘、踝、肩关节置换术,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翻修等复杂问题的处理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高位脱位等疾病的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骨肿瘤专业是在全国起步最早的科室之一,为我国骨肿瘤治疗水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0年来,“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态度营造了开放的学术环境,使骨科的技术和理念与时俱进,走在国内外前列。
 
     改革开放30年也是呼吸内科发展壮大的30年。1979年至1986年,在国内率先进行小气道系列研究,主持开展全国范围的中国人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工作,1988年获卫生部重大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呼吸内科是国内最早参与开发并使用计算机辅助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单位,并在国内率先建立成熟的计算机辅助大鼠睡眠呼吸监测方法,以此为平台进行多项国家级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如今的呼吸内科,继往开来,团结进取,厚积薄发,正在我院这个优秀的平台上、在老一辈打下的基础上朝气蓬勃地大踏步前进。
 
     我院急诊科始建于1989年。随着科室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已从抢救区和留观区中细化,分为接诊区、抢救区、临时观察区、观察病房和重症监护室。自2001年开始,急诊科致力于制定急诊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2004年至今,急诊科共承担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的急诊教学任务,成为了北京市急诊急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8年3月,在首都急诊急救人才培养项目中共培训了北京市十家医院的60余名急诊医师。随着社会与医学的发展,急诊科除了要继续面对常规疾病的急救外,还将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和各种灾害事件,目前正在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也积极在急救医学规范化方面不断探索。
 
      检验科设有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五大专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检验科从1978年的自动化仪器8台、检验项目136项发展到2008年的自动化仪器130台、检验项目439项。我院检验科牵头完成的“血液谷丙转氨酶活性快速过筛试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转氨酶无法实现高通量检测的情况下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门诊和血库,为肝脏疾病的快速筛检和血筛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项成果荣获197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6月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标志着我院检验科的检验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
 
     老年病内科成立于1990年,为老年期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康复和预防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是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工作以老年期心血管疾病、老年危重症医学、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为重点方向。自2003年起开设本科生老年医学选修课程,并担任进修医培训课的教学工作。
 
      物理医学康复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它的前身是物理治疗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理疗科从附属到独立、从小到大、从简陋到较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与国际接轨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1979年开展射频治癌工作,1994年以来牵头主办了全国颈椎病手法治疗学习班、全国脑中风康复学习班和全国骨关节伤病康复学习班。近年来,科室走出医院,服务社区,给更多的患者送去福音。
 
      麻醉科成立于1951年,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集临床麻醉、重症监护与复苏和疼痛治疗等专业的现代化科室。1978年成立麻醉学研究室,1981年率先使用进口安氟醚完成静吸复合麻醉,1984年率先在国内建立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并开始置入漂浮导管监测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嵌入压,使我院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重症病人的麻醉提高到新的水平,1992年开始系统进行术后镇痛并建立麻醉恢复室。第三代喉罩(proseal)和可视喉镜两项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大部分困难气管插管问题,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1983年,内分泌内科正式成立。科室成立之初与心血管内科合用一个病房,仅17张病床,现今已扩展到40余张。最初的内分泌实验室的全部实验过程几乎全部手工操作。如今,实验室拥有多台大型仪器,可开展与糖尿病诊治相关的几乎全部实验检查项目。1996年开始,我院内分泌内科面向全国开设糖尿病培训班;九十年代末,经国家药物研究中心批准为内分泌专业临床药理基地;2006年以来,与外科、核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我市第一家甲状腺疾病会诊中心。
 
     1978年,泌尿外科研究所成立,吴阶平院士任所长,三十年来已形成专业化、微创化和规范化的医疗特色。尸体肾移植1年移植肾存活率达96%以上,活体肾移植1年移植肾存活率达100%;2例受者移植肾存活已经超过30年。恪守“厚德尚道”的院训,传承“爱祖国、爱集体、爱专业、爱病人”的宗旨是全体泌尿外科人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
 
     神经内科于1954年独立建科,1978年又独立为神经科,开始筹备神经外科及建立各实验室。1982年正式成立神经外科,1989年神经外科从神经科分出独立建科。1996年,神经内、外科与小儿神经科联合成立我院“神经病学研究中心”,下属神经病理室、神经电生理室、神经生化室、神经免疫室、神经心理史、神经药理、神经发育、分子遗传及神经外科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医、教、研诸方面成绩斐然。
 
     我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最早形成的心血管病专业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林传骧教授在我国综合医院中最早建立心血管病房,1979年正式成立内科心血管病亚科,1981年设立心血管监护室(CCU),1985年成立心导管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工作,1987年开展心电生理检查,1991年10月在国内率先开展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001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承担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心血管内科以介入性心脏病学为龙头,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药理所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也是我国临床药理高级学术研究机构和抗生素研究中心之一。1983年成为我国最早的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999年通过考核验收,确定为“国家新药(抗感染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2000年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再论证确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抗感染药物)”和“全国临床药理与GCP培训中心”,2005年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的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复审。
 
     1985年,为适应临床医疗用血日益增长的需要,我院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建立输血科,成为了我国最早建立的输血科,其前身为检验科血库。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我院输血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员构成、专业设置、设施建设、仪器装备、技术力量和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北大医院于1978年创建血液实验室。1983年,谢光潞教授从内科血液组创立血液科。九十年代,血液内科大力培养科研技术人员,逐步开展多项新技术,为科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血液内科已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骨髓移植及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基因诊断和免疫治疗的研究业绩突出。
 
      医学影像科原名放射科。1979年9月,科室在国内最先引进澳大利亚大型静态全自动B超灰阶超声扫描仪,开展了许多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多项成果。80年代初期,放射治疗科独立建制后,放射科更名为医学影像科,同年建立医学影像研究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医学影像科的设备不断更新,工作流程更加科学,明显提高了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
 
      妇产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着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宾至如归的热情服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数以千万计的妇产科患者解决了疾患困扰。1993年,我院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爱婴医院”,是我市最早开办正规孕妇学校的医院之一,也是国内妊娠期糖尿病系统规范筛查治疗最早、最先进的医院。
 
      三十年前,北大医院整形烧伤科的前身是普通外科的烧伤治疗组。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提升。80年代起,科室开始开展美容整形手术以及其它各种复杂的整形手术,整形专业在科室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至工作重点逐渐变为以整形专业为主,1998年改称整形烧伤科。
 
     198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以及中西医结合科,2007年成立中医、中西医结合科。80年代成为国内最早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培养和授予点,是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中医示范科室建设单位,在北京及国内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较高的学术地位。
 
     1990~1994年,北大医院首先在内科门诊中开设心理门诊,聘请中科院心理所专家出诊。虽然条件较差,每周两个下午的门诊量小,但这是我院心理学科发展、落实新医学模式的起点,使我院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最早开展心理门诊的几所医院之一。1995年正式成立心理门诊,从1990~2008年9月统计总共接诊患者33983人次。
 
(北大医院党院办整理)